登录

《悲湘潭》清钱澄之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清] 钱澄之

《悲湘潭》原文

长沙兵散湖南空,湘潭城中失相公。

举朝变色摧天柱,白日惨澹黯行宫。

往时百战不足论,即今还弃垂成功!可怜公长才五尺,头童齿豁一老翁! 铜马百万哮豺虎,仰公乳哺婴儿同。

时危饷诎谁用命?赤手空口驱群雄。

湖南、湖北竟千里,卷云扫雾随天风。

祗期长沙不日得,游鱼命在沸釜中。

堵公心劳计转误,忠贞兵来互疑惧。

常德焚烧宝庆走,诸将旌旗挽谁住! 长沙城坏无人登,穷寇将奔守复固。

我兵溃走任东西,相公独在湘潭驻。

夜半衔枚虏骑来,湘潭无兵城门开。

相公衣冠虏能识,拥去罗拜声如雷。

大骂不绝相公死,但见长沙城中人举哀。

功名事业长已矣,忠臣义士胡为哉! 君不见忠贞兵过苍梧界,堵公双旌导马回?

现代文赏析、翻译

悲湘潭

钱澄之

长沙兵散湖南空,湘潭城中失相公。 举朝变色摧天柱,白日惨澹黯行宫。 往时百战不足论,即今还弃垂成功! 可怜公长才五尺,头童齿豁一老翁!

铜马百万哮豺虎,仰公乳哺婴儿同。 时危饷诎谁用命?赤手空口驱群雄。 湖北、湖南空极目,卷云扫雾随天风。 只期长沙不日得,游鱼命在沸釜中。

江山频徙政归谬,扰扰合和偏裨睡。 一人臣无舅抚劳歌之台金桮酒,几人臣忍使斯民有千里冻骨之悲! 君不见忠贞兵过苍梧界,堵公双旌导马回?

湘潭一破不复支,城中父老相号呼。 但知去者皆豪俊,不知来者尚衣裘。 嗟予早岁亲戎行,闻此涕泪沾衣裳。 功名事业竟何补,忠臣义士胡为哉!

这首诗是作者在湘潭亲眼看到友人被俘就义后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被俘就义的悲痛和对时局的忧虑。诗的首联写长沙兵败后湘潭的情景;颔联、颈联写友人被俘后英勇就义的情景;尾联写作者对友人悲壮结局的感伤及对时局的忧虑。全诗以悲凉凄惨的氛围为主调,诗情跌宕起伏,读来使人感慨万千。

首联“长沙兵散湖南空,湘潭城中失相公”,描绘了长沙失守后湘潭的荒凉景象。“长沙兵散”指的是当时清军攻破长沙后,吴三桂残部溃不成军,湖南境内一片空旷凄凉。“湘潭城中失相公”,指的是友人钱澄之被清军俘虏后不屈而死的事。“举朝变色摧天柱,白日惨澹黯行宫”,颔联紧承上联,写朝中大臣震惊、悲痛之状。“往时百战不足论,即今还弃垂成功!”感叹战乱频繁,功败垂成。“可怜公长才五尺,头童齿豁一老翁”,颈联写友人被俘后英勇就义的情景。作者用“铜马百万哮豺虎”来形容吴三桂残部溃败后的混乱局面和清军对湖南的残酷掠夺。“仰公乳哺婴儿同”一句则表现了清军对湖南百姓的残暴行径。“赤手空口驱群雄”一语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独自支撑危局的担忧和对友人的崇敬之情。尾联“君不见忠贞兵过苍梧界,堵公双旌导马回。”诗人用“忠贞兵过苍梧界”来概括湘潭收复时的激烈战斗。“一人臣无舅抚劳歌之台金桮酒”,讲的是石凯麟拥死而来的可悲。“几人臣忍使斯民有千里冻骨之悲”,意思是让无辜的百姓沦为难民竟达到这样惨不忍睹的程度不是几条人命能够奏效弥补的啊! 作者则热切希望能多出一些钱公那样的义士为国家尽忠报效。诗的意境由悲凉凄惨逐渐转向高亢悲壮、慷慨激昂。这种转变深刻地反映了抗清义士为国捐躯精神的崇高,表达了作者对义士的无限景仰之情。 钱澄之这首诗将叙事、抒情、议论、写景熔为一炉,以如虹气势、沉郁顿挫的笔法、磅礴的气势、高昂的情调写出了“悲湘潭”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题材,堪称是一篇感天地、泣鬼神的悲壮之作。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