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钱澄之
何处花先放?向南三两村。
未春天似梦,彻夜月无言。
且喜昏鸦散,毋嫌翠羽喧。
众芳久寂寞,赖汝照乾坤。
离离压残雪,脉脉照溪滨。
一任夜五月,何妨天不春!
芳华凭俗赏,风味与谁亲?
只觉闭门后,徘徊似有人。
清代诗人钱澄之的《梅花(二首)》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敬仰之情。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何处花先放?向南三两村。”诗人以疑问的语气开头,引出梅花这个主题,同时表达了对梅花的惊喜和期待。句中的“何处花”不仅描绘了梅花生长的地点,也表现了诗人的探奇心情。“向南三两村”描绘了梅花在南方村庄中先开放,引发了人们对梅花生命力的敬畏之情。
“未春天似梦,彻夜月无言。”描绘了梅花的早春形象,似梦一般美丽而神秘。“未春天”与“彻夜月”的呼应,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深赞美之情。
“且喜昏鸦散,毋嫌翠羽喧。”这两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昏鸦比喻为热闹的群鸟,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周围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众芳久寂寞,赖汝照乾坤。”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诗人用众芳寂寞来衬托梅花的孤独和坚韧,表达了对梅花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离离压残雪,脉脉照溪滨。”这两句诗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厚意。
“一任夜五月,何妨天不春!”这两句诗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最后,“芳华凭俗赏,风味与谁亲?只觉闭门后,徘徊似有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孤高自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厚意,希望梅花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爱护。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和敬仰梅花的诗篇,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品质和诗人的深情厚意。现代译文如下:
早春的梅花在南方的村庄里独自绽放,如梦似幻。月光下,它静静地开放,无言无语。我欣喜地看着昏鸦散去,群鸟归巢,不嫌弃那翠鸟的喧闹。在这众芳凋零的时节,只有你梅花装点了世界。
你独立雪中,坚韧不屈;你在溪边摇曳,美丽动人。五月来临,你无畏严寒,不屈不挠。那些俗世的赏花活动与你何干?只有在这闭门赏花之时,我仿佛感受到了你的存在。
你的芳香任由世俗鉴赏,你的品格却远离尘世。你在我心中徘徊,让我感受到你的深情厚意。你独自绽放,无需他人欣赏,我却感激你在这寂静的冬夜,为我带来了一份温暖和慰藉。这首诗传达了诗人对梅花深深的敬仰和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