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哭漳浦师 其二》清钱澄之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清] 钱澄之

《哭漳浦师 其二》原文

去岁吴门已变名,市中卖饼识邠卿。

曾将逃死嗤张俭,何取狂生荐祢衡! 南极有星通夜动,天隅一柱早时倾。

入关狼狈音容阻,回首铜山哭几声!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下面是根据您的要求赏析这首诗:

钱澄之的《哭漳浦师》诗是追悼他的老师徐枋的一首深情厚意的诗。诗人追忆着去年吴门离别时的情景,如今在苏州的闹市,听到熟悉的卖饼声,便想起了他的老师邠卿钱澄之。去年的那一幕幕情景历历在目:在吴门时,老师就已改名换姓,在市上卖饼为生。如今,老师不仅生活上窘迫,连音容笑貌也难以再见,因此作者无限感慨。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叙述了老师改名换姓、隐居卖饼的事迹。“去岁吴门已变名”,这是说去年老师离开吴门时就已经改名换姓了。“市卖饼识邠卿”,道出了诗人到苏州市场卖饼摊前见到老师,才认出他就是“邠卿”。首联虽寥寥几笔,但却把老师忍辱负重的斗争精神和愤世疾俗的心志描摹了出来。

颔联熔裁刘禹锡与王士源相遇故事二义为一炉,“曾将逃命嗤张俭”,笑老师的离去抛弃个人财物无所可惜正是令人锥骨自奇的软骨头活鬼“何必求人荐祢衡”,老师的逃生自保不致饿死正是明哲保身,正不必求人荐举,作伪善之态,这种委曲求全的行为更不足取。诗人用“嗤”字、“取”字把老师愤世疾俗的性格揭示出来,前一句批判趋时的态度;后一句指出愤世的办法,反映出作者师生两个人类渺小的平凡襟怀。“铮”是对某些当时大名士乡贤看不惯反批判他们的或正在瞧不起吴郡社会的行为的彻底否定态度和道学良知彻底暴露或写出了贫贱之人肮脏的处世哲学及恶习丑态和做秀心态 。“时流骇懦者”他们是心理肮脏的可憎恨的对象“勇略穷年徒尔为”,在这种境况之下不过是滑稽而已,可笑至极!这样一幅真率而非蛮非横、概括而非枝节分析抨击现实生活的精神状态,其反面性寓意非用透晰的思想分析和用浓墨重彩的白描艺术才能将庸陋小儒胸无大志处处违心合污内心卑俗扭曲的心扉剖析清楚。“年经知此味”,颔联上下串联即点明了正直的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具有刚正不阿、贫贱不移的人格风范和崇高境界。

颈联的意境就阔大了。“南极有星通夜动”,以星光照耀暗夜,比喻老师的品格精神光照千古永放光明。“天隅一柱早时倾”,暗喻老师的生命早逝和支撑危局的柱石崩溃了,形象地表现了老师人生旅途的短暂和道义的失落感。“入关狼狈音容阻”进一步加深意境。入关时作者窘困狼狈与老师难通音容笑貌,形同路人。“回首铜山哭几声”,在漫长而痛苦的人生道路上作者对老师的生离死别悲痛欲绝而哭得肝肠寸断!诗人的内心悲痛是愈到人生哀歌的尾声,哀哭之声便愈加沉重悲切!此诗之所以震撼人心,正是这种对“师生情深”和“坎坷一生”二义极好的文学阐释及珍贵的史料存本!

这是一篇能让人思绪万千、挥之不去、永志不忘的人生篇章!这种生死契阔、尊卑长幼的思想情义成为跨越时代的巨大力量之源而绵延千古传承万代永铭于心!古人贵重气节道德常常是通过痛苦的反省以求心灵共鸣的一种根本认识方式和步骤方法在迷茫的生命空间与那个充满迷茫气息的文苑式微之时重燃我们对文化心灵的责任感或希望罢了 。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