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续哀 其三》清钱澄之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清] 钱澄之

《续哀 其三》原文

惆怅阊门路,鸡林手泽新。

不容汉处士,宁禁宋遗民! 道在乱离见,交从钩党亲。

可知名义重,还是旧同人!

现代文赏析、翻译

您好,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创作的一篇赏析,希望您能够喜欢:

江河尚在旧清愁,返阙惊魂愤昔游。 耿耿一番忠信志,功名既瘁众方浮。 鸳湖五月芰荷香,半夜轻雷拔曙光。 已誓蒪羹事不再,梦中更绝早梅芳。 秋风一片苇帘栊,中夜青荧烛泪红。 凄断草玄人不见,云窗无复女温恭。 山房药灶长遗荣,耕得龙香九节生。 千古清芬传不死,从公觅取旧柴荆。 这两首诗中,作者通过对自己亲身经历和见闻的叙述,表达了对清朝统治者迫害汉族知识分子的愤慨,对民族英雄的怀念和崇敬,对当时遗民生活的寂寞凄凉心情的抒发。

第一首诗从自己怅然经过苏州阊门(苏州西门)时想起钱牧斋、柳如是的遗事写起,说到在乱世中,名节道义之重要,交友关系的复杂变化。作者过去与牧斋、子言、几道等交往甚深,这时经过其遗墟旧址,感情上难免受到很大震动。这首诗很有史料价值。关于这两句还有一首有名的诗句是:身在胡元谁写赋,怀宗皇帝是新盟”(王夫之语),即在甲申之变后作者到北方曾引起许多友人慰劳及嘱托。他在别处又自嘲云:“世事从头问死生”。至于与钱柳旧交之新与交相往还相视则视此亦可考见当时世态。此外他感到悲哀的则是所亲受牧斋的教训。“ 学者不可以不诚!日欲作小传。” 在国变之初身为汉人的作者心情是十分复杂的。他既对牧斋的死感到悲痛,又对牧斋的教训感到惶愧和不安。

第二首诗写自己凄凉的生活状况。“山房药灶长遗荣”一句概括了诗人的生活内容。“柴荆”即指隐者的居处,“从公觅取”二句是说他如今住的地方与往日已大不相同了。说自己在乡间一个旧日友人家中。“农圃余闲供考证”是说他一边考证史实、草成文章一边做些农活等“往日粗能慕斯人”,对过去有点希望如今难成!写这一篇的时候,是在已至老年了“衰病久矣”。可见诗人的境遇和心情是十分凄凉的。“山房药灶”只是过着“野人问客熟呼出”的生活,“小婢雏孙时来报”更是老病交加无人过问的生活写照。作者曾有《老去吟》记述这些生活曰“曩云五福具且留,孝慈友恭兼子游!讲之有年莫三洲,一时阙聘桃符流寓悲蹇修年来逆景易怀秋(续登汉编余且耄矣人事能过不?故我常笑城中人遽歌杜甫云!)”,可见他也是十分怀念往日的生活的。

钱澄之的诗作风格沉郁顿挫、纵横捭阖、直抒胸臆、不事雕琢、明白晓畅、清新自然。这两首诗正是如此。前两首诗写得尤为沉痛感人。钱澄之(1612-1693)是我国明末清初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之一。与方以智、顾炎武、侯方域齐名;不仅对当时社会批判甚深,且在经学、史学、文学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和贡献;虽然家难不幸又逢社会大乱使他在政治上无法有所作为;晚年又被困于故宅多年;但他的思想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激昂慷慨;其作品也因此而更加深沉悲壮;这正是澄公之所以为完发老人也!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