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哀邵武》清钱澄之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清] 钱澄之

《哀邵武》原文

我行樵川道,十日无鸡声。

篱欹路亦断,麦死田未耕。

野雀噪虚灶,炊绝何由生!有翁草间伏,见人如鸟惊。

屡唤不回首,恐是豫章兵。

豫章兵亦锐,主将亦有名。

今春大出师,曾一近郡城。

是时义声震,志在开门迎。

城外忽奔北,势溃无支撑。

可怜内附者,锋刃骈首婴! 攻城既失利,攻野肆搒掠。

居积既以尽,搜括罄瓶罂。

此岂主将过,或未纪律明。

嗟哉乌合众,约法安能行!

现代文赏析、翻译

在现代文翻译中,我们会尽量保留原意但贴近汉语的表达。按照这种方式,下面是您所提供的诗句《哀邵武》的现代文翻译:

在我攀登樵川的路途上,听不到一只鸡的声音。稻篱歪斜,路似乎也不存在了;田野的麦苗都被毁掉而没有被耕耘过。鸟儿在空荡荡的灶间嘈杂的鸣叫着,人们该如何生存呢?在草丛中有一位老翁,看到人就像惊弓之鸟一样。我们多次呼唤他,但他没有回头,恐怕是豫章兵来了。豫章兵虽然勇猛,但他们的主将也有名声。今年春天他们出征,曾经靠近过这个城市。当时义军声势浩大,他们志在开门欢迎我们。然而,城外突然溃败,形势崩溃,没有支撑。可怜那些想要归附的人,他们被锋利的刀剑逼得无处可逃。攻城失利后,他们肆意掠夺郊野;无论是财物还是瓶瓶罐罐都被搜刮一空。这难道只是主将的过错吗?或许是因为他们没有严格纪律吧。可悲啊,这些乌合之众,连法令都不能遵守!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清军攻打邵武失败的情况,揭示了社会现实对民众的残酷压迫,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义军对民众的关心和爱护。诗中通过描绘环境的荒凉、人物的惊恐、义军的纪律和法令等细节,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民众苦难的同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民众的苦难,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