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汪莘
何尝自觅王弘酒,颇酒曾麾道济梁。
处士固应高一着,江州太守味尤长。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重阳赵使君惠酒
宋 汪莘
何尝自觅王弘酒,颇酒曾麾道济梁。 处士固应高一着,江州太守味尤长。
汪莘是一位不愿随俗从流,不求功名利禄,而能与天地自然同呼吸的诗人。他与朱熹有师生之谊,又与沈景齐名。在诗中他赞扬了赵使君在处世和为官上的态度和境界。
第一句“何尝自觅王弘酒”中的“王弘酒”指酒,出自东晋名士王弘的典故。据《世说新语·雅量》载:王弘曾以酒宴招待陶渊明,而陶渊明隐居不肯出仕,没有赴约。人问其原因,他说:“我岂能为樊仲奏弦歌!”王弘是东晋名士,这里借指赵使君。这句诗的意思是:赵使君哪里会自己去找酒宴呢?
第二句“颇酒曾麾道济梁”中的“颇酒”指酒宴上劝客人喝酒的人。“道济梁”典出《晋书·孔融传》,说的是孔融年少时到洛阳,见道旁有一个人正在大吃大喝,他素知孔融的名声,深怕他责怪,就把一大碗热酒倒在他的头巾上。酒刚倒上就散开了,因此得以摆脱一场窘迫。“道济梁”指喝酒之人遣兴释怀之举十分豪爽。“曾麾”二字赞美赵使君颇有魏晋遗风。但一般人真能做得到如此旷达超脱吗?作者怀疑未必。因此下一句便提出了疑问:“何为得尔?或有命焉。”看来这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也许有命数吧!这是一种无奈的自慰。其实在人生面前,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释然呢?汪莘的诗句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悲哀,既是对赵使君的赞许,也是对自己的自慰。
第三句“处士固应高一着”中的“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固应高”是说隐士本来就比一般的人境界高,看得远。这里也含有自谦之意。汪莘在诗中常常流露出一种儒家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态度。
第四句“江州太守味尤长”说的是作为地方官职的汪莘和赵使君相处,在宴席之上和民同乐的意境深远,那包含着的则是对一种政治理想化的追求。他表示不因穷达得失而影响自己的气节和品德。“味尤长”三字是赞叹江州太守懂得为政以德的道理。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从不同角度赞美了赵使君的高尚品格和理想化的政治境界。语言平易近人,含义深刻隽永。汪莘是一位道家人物,他作诗不多,但每首诗都寓意深远。这首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