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方壶自咏》宋汪莘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汪莘

《方壶自咏》原文

兴发花开处,情生叶落边。

既为欣厌惑,未脱死生缠。

凿破心中月,冲开顶上天。

俗儒应大笑,古佛不曾传。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原文所作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于生死、情爱和修行等的深刻理解。他从生活小事中汲取哲理,透过诗的形式展现了他的生活观。

首句“兴发花开处”,兴字有双重意思,一方面表示感情的激发,另一方面则代表生命的自然律动。诗人在花儿盛开时感到生命的勃发,是情感之发,也是自然之兴。这里的“花”也可以被视为人生的一种象征,即生命中充满了无数繁花似锦的时刻,它们既是短暂的,也是美丽的。

“情生叶落边”,情字在这里是感情的象征,叶落则象征着生命的衰败和终结。诗人在此表达了生命中的另一面,即感情与生死之间的复杂关系。既有可能因生命的衰败而产生悲伤之情,也有可能因生命的终结而产生对生命的深深眷恋。

“既为欣厌惑,未脱死生缠”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感情的深刻理解。诗人认为,欣厌之情会让人陷入生死之谜中无法自拔。欣者,乐生恶死;厌者,恨生爱死。这些都是生死之惑的表现。因此,诗人认为人们需要超越这种生死之惑,才能真正解脱生死之缠。

“凿破心中月,冲开顶上天。”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的理解。凿破心中月,意味着要打破内心的固执和偏见,让心中的明月照亮前路;冲开顶上天,则表示要冲破世俗的束缚和限制,追求更高的境界。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的决心和勇气。

“俗儒应大笑,古佛不曾传。”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儒生的讽刺和对于佛道的自负。俗儒被诗人嘲笑为不能理解生命的真谛,而古佛也不曾传授这种真谛。这实际上是诗人对于自己独特的生活观和修行观的自信和自豪。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生命中的各种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感情、修行的深刻理解。它展示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态度和对于修行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的批判和对于自己的自信。这是一种深沉而富有哲理的思考,也是汪莘诗歌的一大特色。

至于现代文译文,由于涉及到文化、历史、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我会尽力将原诗的内涵和意境以现代语言表述出来。不过请注意,译文并不完全等同于原诗的文学价值或思想深度,它们更多的是试图传达原诗的主要精神和意义。希望这个译文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