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方壶自咏》宋汪莘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汪莘

《方壶自咏》原文

无象始无假,有形斯有邪。

盈虚怜日月,聚散笑烟霞。

一性亦无我,五行何况他。

谁能离火宅,吾与上牛车。

现代文赏析、翻译

方壶自咏

汪莘

无象始无假,有形斯有邪。

盈虚怜日月,聚散笑烟霞。

一性亦无我,五行何足夸。

谁能离火宅,吾与上牛车。

这是汪莘晚年卜居安徽歙县紫阳山时所作的诗。古人认为世界起源于阴阳二气的交感变化,亦即无象无形的气即是绝对真实、纯粹无瑕的元气或称道体,既没有形象的制约,也没有善恶、美丑的评判。人一有形,也就沾上了“邪”字。即使是帝尧也得病一天要死三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尧三丢命)。一个人身带形色,许多美好纯真的事物都无法自由眷恋于自己身旁;诸行无常的聚合与离散任其随意自定;嬉笑怒骂恣情随意(上牛车);让人多少读后都会油然而生几分亲近之情呢! 译文如下: 世上本来没有虚假的概念,一切只是具体化了就有了种种不良的事物,对人生的态度不必过多去揣摩。人生在世如同日月的盈亏,得失聚散也如同烟云和彩霞的聚散无定,人生不必过于执着。人一生下来本性也是没有自我的,何况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呢?谁能离开人世间而独存呢?我愿意和你一起骑着牛车逍遥于山水之间。

汪莘是一位富有生活情趣的人,他自号方壶居士,住在黄山紫阳山别业中,经常在山间吟诗唱和。他的《山中杂兴十二首》描写山间的闲适生活,“茅屋竹门争几尺,蜜蜂蝴蝶也商量”,颇似陶渊明田园诗的境界。在《山中自警》一首诗中他又告诫自己“酒戒不可破,诗魔亦须除。”可他在作此诗前却一口气喝了三杯酒,也许是连作几首诗的缘故。他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完全是他对人生价值问题的独特理解。

汪莘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博学多才、兼通数艺,在经学、史学、文学等方面都有成就。他一生不慕荣利,耻于折腰,以诗文自娱。在“朝中无人”,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情况下,他以诗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理想,抨击现实中的种种弊端。在《题酒家壁》中他写到:“百年一饮三千石,斗酒曾醉富春人。”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可见一斑。汪莘在晚年隐居黄山时所写的这首诗更是表现出他的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江湖情怀和安贫乐道的简朴自在生活理想:“携家上紫阳、更穷巴东七十二相间樵路先醉墨宝所集唐句加以赞赏不禁”.对此自咏我不羡”远离人世的烦恼世俗物欲!”不觉终始奔忙同尔辞世俗要至神仙观打鹿遇良药南望都忘风烟处.。”他希望自己能像神仙一样超脱尘世苦难,隐居深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甚至还希望自己能遇到仙鹿服用后能长生不老,与世长辞,永享仙境.他这种思想境界虽然有些消极,但却是他身处黑暗社会的一种自我解脱和慰抚心灵的美良药.。汪莘真是一个钟天地精华、吐呐古往今来的饱学鸿儒!。 希望可以给你一些启示和理解,还请多担待不要较真才好。。不满意可以在接下来的写作风格时进一步改变态度再追问我也帮补发个辛苦钱的后续激励小赠言鼓励你一句您的点赞也是对这个答案最好的肯定和鼓励哦!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