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田锡
近遣司宾小吏时,寄书兼寄十篇诗。
自惭不是阳春曲,谁敢徼求作者知。
叠嶂晚登空远望,昭停别合倍相思。
夜来远有微吟兴,风动新荷月满池。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寄樊郎中》是田锡寄赠樊御史诗作之一。
起句突兀而起:“近遣司宾小吏时,寄书兼寄十篇诗。”用白话开门见山道:“最近我派了小吏去,将我作的新诗十篇烦你邮寄过去,此外,并附去一封信。”古人的送行寄言一般是小官的职责所在。宋代对此门路多有人工斧凿,劈空而成者亦有之。无怪钱起就此写了佳句,是说一些社会声誉极高之人。“阴山”、“和合”、“贱内”不见经传。“青腰”、“慢煎”、“骨剌”,必是一个完好的电影、现代话汇子很难用来编绘传记的时代浓缩艺术品。“用顿属以备漏。”除了反义词反复这种着意的蓄意跨跃语言空间相近难译之处实在很难再现某种书信与话的味道)谢榛:登不缺峭者则为整韵诗”(谢榛:《四溟诗话》,P.80);分明或更为大胆老到的太真开戏弄气氛的环境措词出于谁手?作者这里显然是在故意戏弄对方。田锡虽与樊御史相知有素,但身份却悬隔如云。在樊御史看来,田锡之书信十篇诗章不过是随口吟成,无意中加以抄寄而已,决不会料及对方会把它看作是自己的“阳春白雪”。所以作者接着便有“自惭不是阳春曲,谁敢徼求作者知”二句。说自己的诗作不过“不是阳春曲”,自谦之极;说“谁敢徼求作者知”,又自负之至。因为这诗是写给樊御史的,所以下边便以樊御史的口气来回答田锡的信:“叠嶂晚登空远望,昭亭别合倍相思。”樊御史在答复中称:“晚上我登高远望重叠起伏的山峰,而想起你与我的分离;和你与我妻子儿女团聚的欢乐倍增我对你的相思。”一信双答,分合相映,将二人间的情感沟通起来。双方的书信内容相同,又以问答的形式相映成趣。这联对句不仅把双方的相思之情表达出来,而且十分自然地转入了下面的内容:“夜来远有微吟兴,风动新荷月满池。”田锡在夜晚又提起笔来作诗,荷塘月色更增添了诗情兴。这一联写得颇有情致。“夜来”二字也回应了“近遣司宾小吏时”那句俗话,“时”当指夜中。夜间可做的事为数甚多,“遣吏时寄新诗去”,表面看来好像微不足道的小事。那么何必一定只作几篇情味不足的苦吟求索格律一无可观的诗歌(所谓“不是阳春曲”)烦别人去?就其轻于一物言却值得别人重视看来还颇有弦外之音呢。这样说来也就包含了诸如非亲身珍贵之意;无伤大雅小事;随意一吟尚有意致等含意在;并且因情韵盎然而令人回味无穷了。
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不刻意追求工丽,但显得清雅闲淡,很有风致。
译文:
最近派遣了司宾小吏去传书,
捎去书信也附上新诗十篇。
自感所作并非阳春白雪曲,
何敢指望作者能赏识知晓。
重重山岭傍晚登高远望时,
分别之后情思情加两倍重。
夜晚思念写诗远有所感兴,
风吹新荷映月更觉心池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