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徐瑞
想见从来种种迂,读书采药灌园疏。
看山不厌风期别,与世相忘机事疏。
正自未妨悄徉饮,足知不作子公书。
诗名莫落江湖去,怕有人来书子庐。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在青山绿水之间,诗人隐居的田园生活画卷缓缓展开。
首句“想见从来种种迂”中的“迂”字,既指诗人自己的迂阔、迂回,也指古往今来许多大写诗的人处境迂回。接下来,“读书采药灌园疏”,简单四字便描绘出了一位博览群书、品咂自然、种植花果、疏浚园畦的隐逸者形象。“疏”字在这里下得极为得体,保持了诗人作为隐士的身份,那隐而不露的风骨更显峻峭有力。
接下去“看山不厌风期别”以下六句,正面展现这位贤隐者的精神世界。前两句化用白居易《观刈麦》中“欲作府中小ical lieu”之意,正是在自定规矩看山时摆脱了许多人间琐事干扰,此时的风情也远非过去的胶扰之风,那种优游自在是可以舍弃世间的许多事儿的。“正自未妨悄饮,足知不作子公书。”“悄饮”指喜欢静默饮酒。古代贤士如华安期、陆龟蒙等人尝常隐居啸傲,持节杖携壶独酌,“子公书”出于李云阳的典故:“身在天地中,不似不能言,止能著书,正如周子之不言而喻也。”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懂得了在尘世之外静默饮酒,而不去做那些写隐居生活的文章。这种隐逸生活虽谈不上安闲自在,但远离了权位的纷争与世事的繁杂,隐居者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却是他人所不能替代的。诗人的旷达自得跃然纸上。
“诗名莫落江湖去,怕有人来书子庐”,这里的“书子庐”出于王徽之“聊乘物化踪,引钓清溪边。聊以缴交鱼,用作书生年。”于此稍作变化翻进一层意思:当官造名是古人走捷径进入仕途的小道,“诗名莫落江湖去”,两眼盯着的自然是飞黄腾达大道,如果真能如此,诗人自然也是求之不得的。但诗人却在此处提醒自己:千万不要为了走捷径而去做一些违心之事。
现代译文如下:
在往日迂回曲折的路上,我读书、采药、灌园、疏导园中的菜畦。观览山中景色却不被山中事所困扰。在这个宁静安适的时刻不要作朝廷小臣的书信,这种做官以求得名于世的道怕落得污浊名节的不利局面,江湖身隐还能不被拖累皇权的困境 。如果在无人得知之处我会深吸身舒气结,在诗海中寻找我的天地。切记不要因名声而忘记我的本意。
以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