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邓肃
北书一纸惨天容。花柳春风不敢穠。未学宣尼歌凤德,姑从阮籍哭途穷。
此身已落千山外,旧事回思一梦中。何日中兴烦吉甫,洗开阴翳放晴空。
瑞鹧鸪·北书一纸惨天容
北书一纸惨天容,花柳春风不敢穠。
未学宣尼歌凤德,姑从阮籍哭途穷。
此身已落千山外,旧事回思一梦中。
何日中兴烦吉甫,洗开阴翳放晴空。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词。邓肃在靖康之难时因不肯屈膝降金而南逃,心中怀着一种忠义之愤。此词正是这种心情的抒发。
上片写景,由春天的景物触动忠义之愤。“北书一纸惨天容”,北书指北宋灭亡的消息通过书信传递而来,这一天,北宋朝廷已是“惨然不惨”,故曰“惨天容”了。“花柳春风不敢穠”春天花繁柳绿,却使人觉得无力承受,暗暗透露了作者的忧愤。宋钦宗时,邓肃四十二岁,正值盛年,而乱世飘零,国家多难。此两句不仅为宋钦宗时的心情写照,而且也是作者后期处境的写照。下边二句:“未学宣尼歌凤德,姑从阮籍哭途穷。”这两句是说自己没有像孔子那样整理国乐(歌凤德)的才能,只能学学阮籍那样穷途而哭。言外之意是说只能如此发泄内心的痛苦了。“此身已落千山外”是说自己已经飘零在外,远离了种种忧愤之地。因此“旧事回思一梦中”。这一切切实的感伤已深深地埋藏在这句梦境之中了。从眼前看是在梦中,可是实际是在痛楚的现实中。“何日中兴烦吉甫”,这里用周朝的吉甫比喻当今,表达中兴之望。“洗开阴翳放晴空”,则表达了在现实中发生的愿望。但是这是怎样的一个现实!就算使用乐观的想法看待,由于北宋已被灭亡。这幅美丽的图画并不如此。“秦凤斜阳管物华”,“凄风”、“细雨”,比中原一带激烈的战乱是颇为适合的景色的写照呢。“烂步香茵遣意怀”。青葱柔软的地面上散发着清香。“时俯香柯重叹息”,“时”是时常的意思,“俯”是低头的意思,“香柯”是香气四溢的花木的枝柯。由于局势动荡,怀念北宋故国之情再一次的浮现了。古时的抒情诗歌这样描写自然:或意解情舒,或神舒意散,常常先有情感的高潮然后进行描绘景物再舒其意。邓肃在词中也是这样。他先有忠义的情感,然后有景物的描写舒其情。他的《瑞鹧鸪》词也常有这一方面的例证。这首词在艺术上的特色是善于描绘景物以抒发自己的情意。作者在描写景物时非常注意色彩的配合。如“花柳春风”都是美好的色彩和美丽的形象,用以象征明朗、欢快的基调。而“阴翳”、“晴空”则属于暗淡的色彩和灰暗的形象,用以象征悲观的情绪。“秦凤斜阳”则又以秦川的辽远和夕阳的一抹来反衬出中原的广大和现实的悲惨。这些色彩的配合是相当成功的。因此这篇作品就具有深切的感染力。此外在语言上也清丽悠远。上片中的“未学宣尼歌凤德,姑从阮籍哭途穷。”语言就颇为通俗而形象,它表现了忠义志士之士悲愤的情绪而又通俗易懂。“愁来闷好”则平易近人而又动人神思。”使张君(张壁)吟讽琅琅爽神。”
那么他的同调张壁读了这样的词也得到了愉快的享受。”
翻译如下:一幅书信使我从心情阴沉的北方来往行人都注意到了这幅画:粉嫩的花柳绽绿吐芳争奇斗艳;可谁敢使劲茂盛枝叶呢?我不能效法孔子创作歌曲赞颂美好的道德情操,只能学阮籍那穷途末路痛哭流涕的样子了!自身已飘零在千山万水之外了;回忆往昔恍如梦幻一般此恨何时才能了结?请赐给我一个太平盛世以便一洗心中的愁苦和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