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金幼孜
驰道平如掌,金舆向日移。
画桥低树影,粉槛压花枝。
展席鸥相近,回鞭鹤未知。
故人诗句好,尽得写清奇。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金幼孜的《追和学士胡公秋日同陪驾重游太液池》共有六首,这是其中的第六首。金幼孜以“故人诗句好,尽得写清奇。”起笔入题,可算是驰道美,起手点题既显委婉,又带谦逊、礼貌之风,倍显清新、文雅,又能带动整首诗的内含情境。“秋高燕(读为)争飞”,不仅是它们的漂亮无比且上下飞行空中描绘姿态写出一幅游画景致美丽极并因画卷的问世再将作品与题合情合理地转入对往日往事的追忆之中。
金幼孜追和前贤胡公诗情而陪驾重游太液池,这“故人诗句好”四字正是胡公诗情之妙处。这“好”字已点出题中之“重游”,也照应了“陪”字。
首联四句为第一境:“驰道平如掌,金舆向日移。”道出了皇宫中御道之平直和车马行走的威严。驰道是指京城内的专用车道,专供皇帝和官员行驶车马。“掌”是平的意思。京城中这条御道是宽阔平坦的,一直通到天安门后的东江米巷,胡同前六七里通称金街;“金舆”本指帝王所乘的以金为饰的仪卫之车;诗中的金舆显然非专指御驾专乘而是说明皇后等乘车陪伴皇帝随行在同一条路当中气度极为尊贵端庄并伴随皇帝沿着御道走。不仅如此还有风和日丽的景致感觉车子、轿子还有向东推移行进不知不觉的“向日移”效果显现此情此景是不容易记录下来与现在对照察看的只是遗憾这里早已空荡荡见不着痕迹留给了皇帝一个人欣赏当太子的弘治皇帝一面策马同行一边往观周围的美丽秋色正如白居易所作那“飒飒凉风动秋韵”“帝城王气审如此”“直把宣和殿上春”等诗句,虽写于皇宫之外却充满皇宫内苑景致风光。“画桥低树影”,诗境较为生动明快写出了皇车御驾经过的小桥、树木由于有光线的照射形成倒影这一画面别有情致诱人回忆又仿佛重游佳境引人进入情境之中接着,作者写此境:“粉槛压花枝”这里的“粉槛”照应前边的“画桥”所写应为御花园中之亭子而非小桥,“花枝”借喻路旁两侧缤纷而过的花朵有草本也有木本引人更深入到锦簇艳阳、满眼风光中观赏沿途景色。“展席鸥相近”,此句写出了池中鸥鹭见到皇帝所到之际纷纷飞近前来欢迎的情景。这鸥鹭亲近皇帝与王羲之爱鹅的故事异曲同工。“回鞭鹤未知”,此句化用王勃《滕王阁序》“鹤汀凫渚”的典故,表现了帝王出游所构成的气势非凡的场景而后面“鹤”立即收势结笔而出的意思正指向前面叙述的重点而回味不绝表明此处太液池之美仍在意犹未尽之余波上不禁因之所起的留恋情怀和对这种再游、重游或不易见的渺茫期望然而留在心头仅作一片梦想留下美景总是值得称颂和传唱的,所以最后作者说:“故人诗句好,尽得写清奇。”把金幼孜这个人和他写的诗都抬得很高很美。“故人”两字包含了过去皇帝和文武大臣对金幼孜的重用、提携与感谢,又含有今番皇帝及群臣对金幼孜再度陪驾重游的邀请之意。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色是善于描绘皇室成员出游时气势非凡的场面和善于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构成生动的画面引人进入情境之中。诗中多用御驾、金舆、画桥、粉槛、花枝、展席、鸥鹭等宫廷和池苑特有的事物构成工整的对仗或借以喻景并多处用典或点题有意无意地透露出作者的身份和心境。
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