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北京八景 其七 卢沟晓月》明金幼孜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金幼孜

《北京八景 其七 卢沟晓月》原文

卢沟杳杳出桑乾,月照河流下石滩。

茅店鸡声斜汉曙,汀沙雁叫早霜寒。

水光微带山烟白,野色遥连塞草残。

千古长桥枕南北,忆曾题柱倚阑干。

现代文赏析、翻译

现代文译文:

黎明前的最后几丝黑暗,仿佛是在滔滔不绝的桑干河上滑过,卢沟桥下,月色如水,静静地洒在一片片石滩上。远处,鸡鸣声伴着晨曦从简陋的茅店里传出,桥边沙汀上,早来的大雁在寒霜中开始一天的鸣叫。

水面上映出的山岚烟雾在微微荡漾,旷野上的景色与边塞的草原相连,一派萧瑟的秋意。千古以来,这座长桥一直静静地卧在河上,如同一幅时空的画卷,也见证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的墨宝和题诗。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卢沟晓月的描绘,表现了北京八景之一的美丽风光和边塞的寂寥、苍凉之感。诗的前两句,“卢沟杳杳出桑乾,月照河流下石滩”描绘了月色下的卢沟桥和河水,朦胧而又静谧。后两句“茅店鸡声斜汉曙,汀沙雁叫早霜寒”则更深入地表现了晨曦中的卢沟晓月,鸡鸣、雁叫,都带着一种清晨的寒意。

“水光微带山烟白,野色遥连塞草残”两句则展示了更加广阔的景色,水光山色,野色塞草,都在晓月之下显得格外清幽。最后“千古长桥枕南北,忆曾题柱倚阑干”两句则把视线拉回到桥上,千年长桥,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曾经题柱的往事也留在历史中。

整首诗以卢沟晓月为切入点,描绘了自然风光,也表现了历史的苍凉和寂寥,是一首典型的写景诗,也是对北京八景的生动描绘。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