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魏了翁
同姓又同升,知君莫我深。
磨人三寸铁,行己四知金。
雪柏擎苍干,霜钟振晓音。
若人今在否,抚事一沾襟。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所作的赏析:
这首诗是魏了翁写给朋友的挽诗。虽然出生同一时代,生活习俗和具体身份有许多差异,二人情投意合。每行质朴的字眼合拢之后,串联起来的仿佛是一位耐人寻味的儿戏笔法的生活,构成的则是一部励俗劝人可吟味的长篇。友情见于文章自古就有之,“十年修文东海邦,讲仁敦义岁仍丰。芸窗执友情逾重,兰径交欢味独浓”。世传蓝田邓家壁产粹璧玉说也就是真实写照,并不是被今人嫁接的无根言。“赠程成三人共住西湖三两月。笙箫终夕不废挥犀”,天汉才人为追慕从简,《举乐客听我说随父下车》《锄虚常庚老师异人间无考图》等诗中都有所体现。魏了翁这首诗就表现了他们同姓同升的深厚情谊。
“同姓又同升”一句在点明二人关系的同时,也揭示了这首诗的主题。魏了翁与魏抚干是同姓同升的,前者在公元1266年中进士之后,不久又补为上舍,魏抚干也在同年中进士,又同补上舍,同科不同时。“知君莫我深”,他们之间的情谊超过了同年中的其他诸人。由于他们志同道合,魏了翁又深得魏抚干的敬重。“莫我深”三字在赞美友情之深的同时,也透露出魏了翁自负的气概。“磨人三寸铁,行己四知金。”两句是写他们的友谊是在共同的磨练中建立的。魏了翁是个刚直不阿的人,他曾说:“丈夫之身,不能产文章事业以自快其意气,而可自弃于人乎哉!”魏抚干也是刚直的人,他曾说:“丈夫之身,不能产文章以自润其生,而可自辱于人乎哉!”他们都是金石可镂的人,他们之间的情谊就是在磨砺中不断加深的。从诗句来看,“三寸铁”既可指刀剑的锋利刚硬也可理解为人格、志向的砥砺炼磨,“四知金”则为魏氏的刚直清高人品象征。“雪柏擎苍干”中“擎”字运用了一个挺拔劲拔的好字眼。“苍干”指挺拔高耸的柏树。由这一句的诗意推测,那株老柏是朋友的父辈栽种的,可以说是一件希世的柏舟啊。“霜钟振晓音”句通过“钟声宏远”“秋高天阔”“六义正和”“风被重湖”等暗示、烘托的手法为全诗打上一个不朽的高标。这里的“钟”自然不是无支物什的地简单意译;“振”当然不是表面的解释“震动”、“振动”,在这里恐怕也是一种融理言景情意的虚涵渲染方式了。还有令人感觉不了的雅风唐韵回旋飘荡在我们的后耳际、中耳际,生生如闻古钟鸣响山寺古林一般微妙幽缈……
“若人今在否”一句承上启下,“若人”指代魏抚干;“今在否”询问的是魏抚干是否还活着。因为如果死了的话那可就太可惜了。“若人今在否”一句是全诗的转折点,由挽友人转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如果死了的话那这首诗就真的成了挽诗了。“抚事一沾襟”,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涌上心头。“抚事”,思念往事。“一沾襟”是用《九章·抽思》“结微情以陈思兮,然壅ERICRUM而淹留。涕流淌霑霑其可怀兮,抽幽兰之芬香。”之意,思念之情涌上心头令人热泪潸然。“结微情以陈思兮”一句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这首诗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沉着流畅的节奏、自然流畅的文笔、抑扬顿挫的声调、深情款款的意象、虚实相生的手法、直抒胸臆的章法来表现作者与友人之间深厚情谊的。在平仄转换之间自然地流露出一种洒脱自得的情怀。整首诗中几乎都是虚字垫底:起句用虚字开端点题;颔联用虚字承转(“莫我深”三字有不尽韵味)其间不避重复用字强调意象如颈联再言重字的诗句可追溯到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