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袁说友
平生懒慢岂能刚,身外微官似漫郎。
不怪閒居为消渴,何劳多酌本醒狂。
雪晴欲试穿云履,背冷仍寻曝日床。
为想骑牛破山碧,晚风吹笛野梅香。
入山呈孙使君
袁说友
平生懒慢岂能刚,身外微官似漫郎。
不怪闲居为消渴,何劳多酌本醒狂。
雪晴欲试穿云履,背冷仍寻曝日床。
为想骑牛破山碧,晚风吹笛野梅香。
赏析:
袁说友的《入山》诗,写得潇洒自然,富有诗情画意。诗的首联,作者自谦之语,也是自嘲之词。刚直高傲,本是骨子里的性格,然而由于“微官”所迫,不得不变得谨小慎微,故用一“懒慢”来掩饰刚直高傲的本性。“岂能刚”三字颇耐人玩味,似乎作者本来并不想刚直高傲,只是由于外力的作用才表现出这种性格。这一联把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揭示得十分清楚。颔联两句是自解之词,幽默诙谐。“消渴”一词原意是患消渴病,即糖尿病。“醒狂”是清醒而放浪不羁的意思。这里反用其意,是说闲居自在得解除烦渴的良药,无须他人多劝酒;“醒狂”是天生我性的特长,何须他人“多酌”,字里行间颇含俏皮。诗人把自己的微官视作医治烦渴、解脱“醒狂”的工具,可见其愤世嫉俗之情溢于言表。颈联写作者游山的情趣。上句描绘了一个游山玩水的怡然自得的诗人形象。下句更把诗人刻画得活灵活现。“破山碧”,即青山,“晚风吹笛”,即傍晚时分山风吹奏着美妙动听的笛声。一个“破”字用得极妙,“破”字与“吹”字相配合,活画出悠扬的笛声在山间回荡的动人景象。“野梅香”三字有景有人,情趣盎然。诗人骑着小牛在山间游历,任凭两袖清风拂面,任凭晚风吹奏着动人的笛声,自己在前面悠然地欣赏着四周的美景。一个逍遥自在、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尾联两句又由此推及友人,暗寓期望。“想”字用得极其贴切、传神,把作者热切地企盼、祝愿之情融入景中,化为具体的形象。黄昏时分,在晚风习习、香气沁人心脾的野梅丛中悠然吹笛的诗人形象是多么引人注目。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可能受了这一景色的感染和薰陶,常聚在一起在梅花丛中留下欢乐的笑声;相伴而行的老人可能会想起自己的逝去的峥嵘岁月,叹惋逝去的光阴而神伤流泪;每一位萍水相逢的游子在这花香山色之中亦必然也会为之感染陶醉,“抚孤烟而周虑,览离魄之耿烦”(谭嗣同诗句)。若能使诸般如此之美化为此山碧翠间的白衣秀士执礼鞭笞贤骏使诗更加宜人的芳醇色采进入每个人胸怀,那么骑牛游春的诗人所到之处不也就会留下美好的回忆吗?这正是作者的心愿。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以山水胜景为依托,以游历山水表达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诗笔调自然流畅、潇洒自如、谐谑幽默而又富于感情色彩。读此诗想必不仅能在韵味风格上获得审美享受;若适逢骑者奏出如风、如鸣、如麝的优美的笛音旦旦也会耳清神爽的同时唤醒灵魂的吧!更会对游春之人的人性与春山的宜人如许艳羡不少!无疑这类主客观审美需要也会借助此种欣赏心理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
再说一下这首诗的语言风格。“雪晴”“穿云履”“背冷”“曝日床”“破山碧”“野梅香”等词句都颇具袁说友的语言风格——清新明快、自然流畅、富于表现力。而“雪晴欲试穿云履”,“欲试”二字颇耐人寻味。“试”字与“穿云履”相配合颇具浪漫色彩。“穿云履”是传说中仙人才能穿的鞋子(见《幽明录》),何况是在“雪晴欲罢”之后呢?作者显然是受了“雪晴”之景的感染联想到仙人遨游碧空诸般飘逸的情景并为之激发起“欲试”的愿望;也许是在现实环境里太受拘束太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