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和程泰之阁学咏雪十二题·嘲雪》宋袁说友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袁说友

《和程泰之阁学咏雪十二题·嘲雪》原文

浪走娇儿意却痴,长安饿客最忧时。

尤怜甲士寒侵骨,十万边兵政有辞。

现代文赏析、翻译

原诗《和程泰之阁学咏雪十二题·嘲雪》中,诗人用“浪走娇儿意却痴”形象地描绘了浪迹天涯、在生活的浮沉中毫无头绪的人就像轻薄的雪在迷茫的空间胡乱漂泊的意象。第二句的“长安饿客最忧时”传达了一个士子面对风云变幻的时代感到无力回天而只能在客居异地的时候陷入忧愁。“尤怜甲士寒侵骨”转向战场上的人们,这部分内容反应出袁诗常常包含的人文关怀,且给人悲怆、壮美的感觉。“十万边兵政有辞”,是以激励和呼唤为主调,展示了诗歌对人心的掌控与整合作用,满足了“代人而咏、因以规讽”的社会价值,响应着杜甫关注现实的呼号,终结着以屈原为中心形成的向着另一方向的发展路轨,成为中国文人继续书写浪漫情志精神代代的规范图绘与关键笔墨,走向颇值得留意的二次诗歌冒险。

袁说友的这首诗中,诗人用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雪景,同时也表达了对士兵的关怀和对时局的忧虑。在现代文译文中,我会尽力保留原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同时用现代语言进行表达。

浪走娇儿意却痴,长安客愁无着时。 飘零的浪子心怀忧虑,在长安的街头徘徊无依。

雪落如絮四处飞,边疆的战士寒冷侵骨。 十万边兵正要诉说,这漫天的寒冷与孤寂。

雪花飘舞在天空,仿佛是天地间的精灵。它们在风中翻飞,轻盈而美丽。然而对于那些浪迹天涯的游子来说,雪花却像是他们心中的一片迷茫,不知何去何从。他们在长安的客居生活中,最担忧的还是时局的动荡和国家的命运。

诗人对于边疆的士兵们怀有深深的同情,他们在这严寒的天气中坚守岗位,忍受着寒冷和孤独。诗人的笔触也转向了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十万边兵,暗示着国家正处于动荡之中,需要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为国家的未来而奋斗。

这首诗充满了对生命的关怀和对时代的思考,袁说友用他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情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而深刻的雪景图。在诗人眼中,雪花不仅是美丽的自然现象,更是人性和时代的象征。这样的诗意,既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也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人们内心的呼声。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