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晦日昌甫见过因约伯皋小饮黄守继至三首其一》宋袁说友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袁说友

《晦日昌甫见过因约伯皋小饮黄守继至三首其一》原文

满檐风动海棠雨,北客江南诗酒中。

华发尊前无好句,飞花常望夕阳红。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晦日昌甫见过因约伯皋小饮黄守继至三首其一

宋·袁说友

满檐风动海棠雨,北客江南诗酒中。 华发尊前无好句,飞花常望夕阳红。

这是一首纪游酬和诗。晦日,旧历每月末一天的晦日,是祭祖的日子。昌甫,袁及之的字。伯皋,袁说友的好友。黄守,指温州知州徐俯。

首句“满檐风动海棠雨”是写诗人久居的环境,檐下清风动处,如逢暴风雨中的海棠花纷纷飘落,令人感慨不已。此处用杜甫《漫兴》“眼花落井水底眠”的诗句,是十分切贴的。这既是对居处环境形象生动的描绘,也是对自我身世的形象描绘。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写眼前之景;但从者折射之意却很明确地表明这佳节佳情的难逢与往日艰辛相吻合。“北客”与“南中”呼应(第二首提到过两次)--本来是因为去京都道路阻抑,来它在此只能充当“折脚顿踵”,读者当然深知其不然,但这种语意曲折的表达方式却更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与抒情性。

“满檐风动海棠雨”一句,用词精警而优美,“雨”字用得尤其出色。它不仅将微风拂花之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且深含动荡不安的象征意味,表明人事的是非曲直更在(北)南客江南一联之下的含义是很深的。这里所展示的风花如雨的情景中还暗含着如海棠花瓣纷纷飘落般的一个结局:如雨的风花使自己悲喜交加而失措了--风花常望夕阳红而不见!

在风雨飘摇中,诗人的心态是悲喜交加的。“华发尊前无好句”,包含着多少难于言表的复杂感情。“飞花常望夕阳红”,喜也非喜,悲也非悲。喜者,夕阳无限好;悲者,“只是近黄昏”。由于心绪难宁,尽管诗人常常面对如雨的风花而吟哦怅惘之句;然而由于时光不待人,其万感集至而难以言表时,终于作此篇以抒怀。这种心情,是别的人难以体会到的。这种情景,也是别人所难以看到的。这便是诗人的心境与实景的统一。

次句平实叙述中蕴含着深长感慨。北人客居南中,既为时乖命拙所致,也是世路多艰使然。而今则于晦日昌甫来访之时相与把酒论诗之际仍有所约游黄守(伯皋)于日落之后同饮尽欢之意,“客中日月惊”,倒也成了快事自乐和懒散自在的一种生活的借口而已。换头仍叙景,更使人陶醉于“飞花”、“夕阳”的美丽之中。“飞花”又逢“夕阳红”,恰似故人相伴又逢知己。“常望”二字,深含惆怅之情和眷念之感。夕阳落山前的一刹那色彩浓烈而富有变化,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这里流露出知己难得、佳会难再的深沉感叹。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与袁及之的前作一样,都以情胜而不是以辞胜。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情景交融、设身处地、直抒胸臆。全诗不仅有风花如雨、夕阳多感的象征意味,而且有知己难得、佳会难再的深沉感叹。“飞花”、“夕阳”等明丽字眼的运用更加强了这种效果。它是一首纪实抒情之作,也是一首艺术水准较高的诗作。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