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袁说友
私井公盐日夜煎,力劳功寡废民田。
不如大噫驱东海,卷取洪波向蜀川。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喜欢:
观盐井二首其一
宋 袁说友
私井公盐日夜煎,力劳功寡废民田。 不如大呼驱东海,卷取洪波向蜀川。
在遥远的四川,有这样一种特殊的景观,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那盐井中的海水,无论昼夜,都仿佛被私家盐田煎熬着。辛劳无休止,收获却微薄,以致田地荒废,农民难以安心耕种。这就是当时四川的盐井景象,力劳功寡,辛苦而又无望。
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袁说友写下了一首诗《观盐井二首其一》。他的诗歌并没有过于激昂的情感宣泄,而是以冷静的目光审视这一切,发出沉重的叹息。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和痛苦。
首句“私井公盐日夜煎”,私井,即私家盐田,这里代指私有经济体制下的盐业生产。公盐,则是官府引导下的盐业生产。在封建社会中,由于土地和权力的限制,私人无法大规模地经营盐业生产,而官府又不能有效管理所有地区的盐业生产。因此,这种矛盾导致了盐业生产的混乱和无序。日夜煎熬,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无休止的劳作状态。
“力劳功寡废民田”描述了私井公盐的辛劳和收获的矛盾。尽管人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收获却微乎其微,甚至无法弥补劳动成本。这种劳动的浪费导致了农田的荒废,也加剧了社会的贫困。
“不如大呼驱东海,卷取洪波向蜀川”,这句诗是诗人对现实的一种深刻反思。诗人认为,与其在这种混乱无序的生产环境中挣扎,不如振臂高呼,驱使东海之水,将那洪波卷向蜀川。诗人以此表达了对改革盐政、改变现状的渴望。诗人期盼有一种新的体制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使盐业生产恢复秩序,使农民重新得到田地,使社会重归平静。这是一种深切的期望和呼吁。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关注,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诗人的智慧和勇气,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然而,这首诗并非一蹴而就的冲动之作,而是诗人经过深思熟虑后写出的力作。通过这首诗,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诗人那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