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杂曲歌辞·从军中行路难二首》唐骆宾王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骆宾王

《杂曲歌辞·从军中行路难二首》原文

君不见封狐雄虺自成群,冯深负固结妖氛。

玉玺分兵征恶少,金坛受律动将军。将军拥旄宣庙略,

战士横行静夷落。长驱一息背铜梁,直指三巴逾剑阁。

阁道岧峣上戍楼,剑门遥裔俯灵丘。邛关九折无平路,

江水双源有急流。征役无期返,他乡岁华晚。

杳杳丘陵出,苍苍林薄远。途危紫盖峰,路涩青泥坂。

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

中外分区宇,夷夏殊风土。交趾枕南荒,昆弥临北户。

川源饶毒雾,溪谷多淫雨。行潦四时流,崩查千岁古。

漂梗飞蓬不自安,扪藤引葛度危峦。昔时闻道从军乐,

今日方知行路难。苍江绿水东流驶,炎洲丹徼南中地。

南中南斗映星河,秦川秦塞阻烟波。三春边地风光少,

五月泸中瘴疠多。朝驱疲斥候,夕息倦谁何。

向月弯繁弱,连星转太阿。重义轻生怀一顾,

东伐西征凡几度。夜夜朝朝斑鬓新,年年岁岁戎衣故。

灞城隅,滇池水,天涯望转积,地际行无已。

徒觉炎凉节物非,不知关山千万里。弃置勿重陈,

重陈多苦辛。且悦清笳杨柳曲,讵忆芳园桃李人。

绛节朱旗分白羽,丹心白刃酬明主。但令一技君王识,

谁惮三边征战苦。行路难,行路难,岐路几千端。

无复归云凭短翰,望日想长安。

君不见玉关尘色暗边亭,铜鞮杂虏寇长城。

天子按剑征馀勇,将军受脤事横行。七德龙韬开玉帐,

千里鼍鼓叠金钲。阴山苦雾埋高垒,交河孤月照连营。

连营去去无穷极,拥旆遥遥过绝国。阵云朝结晦天山,

寒沙夕涨迷疏勒。龙鳞水上开鱼贯,马首山前振雕翼。

长驱万里詟祁连,分麾三命武功宣。百发乌号遥碎柳,

七尽龙文迥照莲。春来秋去移灰琯,兰闺柳市芳尘断。

雁门迢递尺书稀,鸳被相思双带缓。行路难。

誓令氛祲静皋兰。但使封侯龙额贵,讵随中妇凤楼寒。

现代文赏析、翻译

《边塞征途的血色长歌——诗人<从军中行路难>新解》

(一)铁血征程的立体画卷 诗人以"封狐雄虺"起笔,将边塞危机具象为张牙舞爪的兽群。玉玺分兵、金坛受律的军事调度,与"长驱一息背铜梁"的急行军形成时空交响。诗人用"岧峣戍楼"与"遥裔剑门"构建垂直空间,以"九折邛关"和"双源急流"铺展水平维度,在三维立体的战场画卷中,每个意象都是大唐将士用脚步丈量的坐标。

(二)瘴疠征途的生命悲歌 "漂梗飞蓬"的比喻揭开征人漂泊的本质,与"扪藤引葛"的细节描写形成惊心动魄的对照。五月泸中的瘴气化作可视的死亡阴影,而"斑鬓新"与"戎衣故"的时间对位,让青春锈蚀的过程触手可及。最刺心的是"鸳被相思双带缓"的闺阁特写,征夫与思妇的时空裂缝里,回荡着盛唐边塞诗最沉重的叹息。

(三)功名与乡愁的双重变奏 "绛节朱旗"的辉煌与"丹心白刃"的惨烈构成精神图谱的两极。"望日想长安"的方位凝视,将玉门关的尘色与太极宫的日晷连成情感轴线。诗人以"七德龙韬"的兵法典故解构"封侯龙额"的功名诱惑,最终在"凤楼寒"的意象中,暴露出所有战争叙事背后的人性真相——再耀眼的军功章,也暖不热相思的衾枕。

现代文译文: 你可曾见?妖狐毒蛇成群盘踞,凭恃险要兴风作浪。天子调兵征讨凶顽,将台拜将点动雄师。旌旗翻卷运筹帷幄,铁骑横扫平定蛮荒。转瞬已过铜梁山隘,剑阁天险抛在身后。悬空栈道攀援戍楼,剑门雄关俯瞰丘壑。邛崃九折不见坦途,岷江双流湍急奔涌。归期茫茫岁暮他乡,丘陵起伏林海苍茫。紫盖峰前险径悬空,青泥坂上滑泞难行。哀牢古国渐行渐近,不毛之地步步深入。千仞绝壁四面崔嵬,华夷疆界风物迥异。交趾烟瘴笼罩南荒,昆弥朔气直透北窗。河川蒸腾毒雾弥漫,溪涧泛滥淫雨不休。四时泥泞冲刷古道,千年朽木横卧急流。断梗飘萍辗转难安,攀藤附葛翻越危崖。少年只道从军豪迈,而今方知行路艰危。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