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陶安
丹明翠腻走峰峦,独坐茅庐咏硕宽。
石触溪声喧夜枕,云分树影落朝盘。
浮屠鼎立频经乱,编户星稀渐得安。
北峡关开人马过,不闻刁斗击霜寒。
桐城书事
丹青色彩浓丽却也带着几分娇嫩, 茅屋独坐的我吟咏着诗文的宽广。 石头触动溪水的声音喧扰着夜枕, 云彩分散的树影洒落在清晨的盘中。
战乱频繁佛塔鼎立立在世间, 编户稀少的人们逐渐安居乐业。 北面的峡口关卡打开人们得以通行, 不再听到昔日打更报时的刁斗声响和打击锁碎金属时的凄凉悲怆了。
诗歌首联总体奠定了感情基调,“独坐茅庐吟硕宽”,明朝的政治曾经有失其正路,形势跌落如山河中游历急下的风景一般萧条无奈。“翠腻”“丹明”,概括写出桐城的鲜妍繁茂的气氛的出雨刚晴时氤氤泛霞的效果和所感受的气象的特点——雅艳并集的热烈活泼情态氛围 。在这里都暗暗引出和主串了下边要表现的一些生活头绪、地方景物和个人情怀——不过应验船记得再蓄一道疾濑一般的重大波折 。颔联是写作者身处的环境和内心的情怀。“石触溪声喧夜枕,云分树影落朝盘”,一枕上的溪声却还是异样的喧响着,朝阳下的树影也还在早盘上颤动,一派浮屠鼎立战火连天,“乱”字回映首联“硕宽”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乱世局势的忧虑和对安定的生活的向往之情。颈联写局势转安和自己得到暂时安居。“编户星稀”映衬出战乱的稀疏和和平生活的可贵。“北峡关开”回应次句的“人马过”,而“人马过”又引起下边的“不闻刁斗”令人战声啼金和划空的砍刀之声了 。尾联一个“过”字映出后面高潮突起大波大折,“不闻刁斗击霜寒”更带着唱叹跌宕的情味和风急天高的韵致 。整体看,此诗情思跌宕而富有层次感 ,重在表达作者内心的感慨和经历的风霜雨雪 ,也委婉表达了作者对乱世时局的忧虑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之情。
译文:桐城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我坐在茅屋吟咏诗歌,感慨万千。夜里,石头触动溪水的声音吵醒了我,清晨,云彩分散的树影洒落在我的盘子上。战乱频繁,佛塔依然矗立,然而我的家园却渐渐安宁。峡口关卡打开,人们得以通行,不再听到打更报时的刁斗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