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陶安
两月晴明久,昨宵风雨声。
寒催秋色老,病怯袷衣轻。
故垒低云黑,荒衢湿蔓萦。
重阳时节近,客里助凄清。
九月七日雨
明 陶安
两月清光绝,昨日一戎声。
天寒秋色老,身病絮衣轻。
古垒飘云黑,荒衢渍土腥。
时际重阳节,怀家正思清。
在这两月晴明过后,忽听一夜风雨声。阵阵秋风带来寒意,树叶飘摇老去,身体疾病也因轻薄衣裳而感到恐惧。抬头看,古垒附近低云黑沉沉,荒僻的道路上湿漉漉,野藤长得又乱又萦。时值重阳时节将近,客居他乡更增添凄清之情。
这首诗的赏析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写。首先,可以从诗的意境上入手,描述诗中描绘的雨中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其次,可以从诗的主题上入手,分析诗中表达的思乡之情,以及诗人对时局的感慨。最后,可以从诗的艺术手法上入手,分析诗中的用典、对仗、炼字等技巧,以及诗人如何通过这些技巧表达情感。
秋风微凉,昨夜一场风雨涤尽了秋天的剩余躁热。带着季节更替时分独有的阴郁色调,“老”、“轻”、“腥”、“清”四字跃然纸上,风起笔描绘出深邃的空间感与鲜活生动的实景,形象逼真之极。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因病、因秋、因雨、因客而生的复杂心绪。风雨渐紧、老叶飘零、道路荒湿、落寞旅人、重阳思家等细节描绘得生动逼真、情感真挚,将一个病弱旅者临窗听雨的场景刻画得淋漓尽致。
译文如下:
晴朗了两月的秋天,忽然间一场风雨骤然而至。秋风萧瑟天气渐寒,渐老的树叶在风雨中飘摇,病体虚弱难以抵挡轻薄的衣裳。昔日堡垒附近低云黑压压的,荒僻的道路上长满了湿漉漉的野藤。时值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候——重阳节即将来临之际,客居他乡的我思乡之情更加强烈。
在这首诗中,陶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风雨中的景象,通过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陶安还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用典、对仗、炼字等技巧,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情感真挚。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明代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