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沁园春 题陈蛰庵三一一三图》清宋琬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清] 宋琬

《沁园春 题陈蛰庵三一一三图》原文

所谓伊人,玉貌颀然,碧瞳紫髯。

羡荷裳蕙带,五陵公子,黄冠葛屦,丈室瞿昙。

鹤立仙姿,虎头妙笔,颊上添毫一二三。

参同契,任洪崖把臂,弥勒同龛。

飘萧素发鬖鬖。

似柱下犹龙问老聃。

向世出世闲,先窥太极,用无用处,椎破连环。

形影交忘,画图三昩,白板枯禅不待参。

从君老,愿担簦五岳,结制精蓝。

现代文赏析、翻译

清代的诗人宋琬,他的《沁园春 题陈蛰庵三一一三图》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他赞美了陈蛰庵的仙姿和妙笔,以及他与道家思想的深厚联系。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以及对现代文的译文:

在清代的江南,有一位名叫陈蛰庵的诗人,他擅长丹青,并信奉道家。他所画的画卷中的三个画面中,我们能够看出他对生活有着独到的见解,也是对修行的一份坚守。这三幅画卷以墨色的浓淡分别表现出一种精神的韵味和道的感悟。这三幅图并立着,一种厚重感和空间的立体感令人称赞。其中,第一幅画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身着华丽的服饰,仿佛是五陵的公子,他们身着华丽的衣服,手持荷莲,象征着他们的纯洁和高雅。第二幅画中的人物身着朴素的葛衣,坐在简陋的禅房中,他仿佛是老聃的弟子,他们身着朴素的衣服,过着简朴的生活,却对道家思想有着深入的理解和领悟。第三幅画中的人物则是鹤立仙姿,他有着白色的长发,他的气质高雅而飘逸,仿佛是道家的仙人。

宋琬的这首诗充满了对陈蛰庵的赞美和敬仰之情。他称赞陈蛰庵的仙姿和妙笔,以及他与道家思想的深厚联系。他赞美陈蛰庵能够参透世间的道理,同时也能够参透道家的道理。他希望陈蛰庵能够担起修行的重任,去五岳结识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人。

现代文的译文如下:

在江南的水乡,有一位名叫陈蛰庵的诗人和画家。他的画作充满了禅意和道家的气息。在他的画作中,我们看到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修行的坚守。这三幅画卷中的人物形象各异,但都体现了他们对生活和修行的理解。第一幅画中的人物身着华丽的服饰,他们手持荷莲,象征着他们的纯洁和高雅;第二幅画中的人物身着朴素的葛衣,坐在简陋的禅房中,他们对道家思想有着深入的理解和领悟;第三幅画中的人物气质高雅而飘逸,他们是道家的仙人,能够参透世间的道理。诗人宋琬对陈蛰庵充满了赞美和敬仰之情,他希望陈蛰庵能够担起修行的重任,去五岳结识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陈蛰庵的敬仰之情和对修行的坚守之意。通过对陈蛰庵的描绘和赞美,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修行的追求。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