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送喻太丞知处州》宋叶适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叶适

《送喻太丞知处州》原文

喻公策名自先朝,奉常冬官始见招。

何因敛退为泉石,可惜垂欲排云霄。

处州不城山作堵,百嶂千峰自翔舞。

孤高上头天一柱,中有秀句须公取。

现代文赏析、翻译

送喻太丞知处州

宋 叶适

喻公策名自先朝,奉常冬官始见招。

何因敛退为泉石,可惜垂欲排云霄。

处州城山作堵,百嶂干峰自翔舞。

孤高上头天一柱,中有秀句须公取。

在叶适眼中,这位曾经担任过奉常、冬官的故旧太丞公,其才华自不必说,在当时政坛也的确值得称赞。但是在这里他有意略过了对公事政绩的描述,而是别出心裁地抓住一个令人寻思的细节——他为什么要归隐泉林?大有令人惊奇的意味。说起来不过是个排场问题,但在宋代,太丞公竟要归隐了,自然也是因为政局变化的原因。这样说来,此诗又隐隐透出对喻公的同情与惋惜。至于城山之美,这当然是美事一桩,何况又有“天一柱”之奇峰秀句可供一取呢!

译文:

喻公你以前在宋朝为官时所立的功名,

现在做奉常、冬官二丞的时候又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和提拔。

你是为什么辞官归隐到这山水之间去的呢?

可惜的是你这样的才干要想为国排难云开雾散,

施展抱负却无人能理解无人能赏识。

处州城外的山峦叠嶂,高高低低,重重叠叠,

它们看起来自有一种飞翔舞蹈的姿势和神韵。

那孤峙高耸的“天一柱”峰顶,说不定还有一篇极好的描写峰奇石秀的诗句正等着你去发现和命名呢!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何因敛退为泉石,可惜垂欲排云霄”,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现出作者对喻公辞官归隐的深深惋惜。“何因敛退为泉石”,这是诗人设疑发问,是问喻公,也是问读者自己。因何如此?得到的回答是:“可惜垂欲排云霄。”原来是因为可惜找不到知音,难得理解支持而辞官归田。“处州城山作堵,百嶂干峰自翔舞”描述了“城山之美”,那是一幅天然图画:群山重叠,奇峰林立,涧壑蜿蜒,湖溪澄碧……高远之势,深邃之景摄人心魄。这样的地方,才有足够的气势和灵气来接纳一位文思泉涌的大文豪,“孤高上头天一柱,中有秀句须公取”,在天一柱峰上定会有好诗篇产生,喻公自己也需要好好品味领略这千峰的灵秀之气。全诗跌宕有致,别有情趣。诗人抓住“处州城山作堵”这个富有特征性的动作进行生发开掘,意新理远,造语新奇。至于“天一柱”之奇峰秀句可供一取这样富有诗意的形象描写和悬念的设置,更是大大扩展了诗歌的审美空间,使诗歌具有一种尺幅能容万丈的特有魅力。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