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李洪
蝉冕金貂侍帝廷,格天勋业不谭兵。
曾闻杨绾无荣利,果见周公致太平。
昼锦归来安绿野,宣麻重起击苍生。
民歌有衮岩瞻切,要使舆图复两京。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陈丞相诞日
宋 李洪
蝉冕金貂侍帝廷,格天勋业不谭兵。 曾闻杨绾无荣利,果见周公致太平。 昼锦归来安绿野,宣麻重起击苍生。 民歌有衮岩瞻切,使车行轨复两京。
李洪的这首《陈丞相诞日》,主要赞美陈康伯的勋业,尤其重在突出其宰相的气度。上四句借用前代名相的事迹及其对丞相的评价,以表达作者对陈康伯的崇敬。
“蝉冕金貂侍帝廷,格天勋业不谭兵”两句是说陈康伯作为宰相,曾在皇帝身边侍候,他的勋业是建立在维护和平的基础上的,并没有从事过战争。这一联,一追古代,二赞当代。古人身上插着蝉羽般的帽帘、金饰的鱼貂,在皇宫内供职(金貂本是诸侯朝见帝王时所戴),是当之无愧的王者气象。正因为这样,“格天勋业不谭兵”是说古时(无论是曾主张屯兵练将的),“格天”而能在国家中担负高尚的职务且永不被用兵或永远没遇到过带兵之事,只有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相关的人才能做到。“不”字在这里用得特别传神,表示不是没机会而是没去碰它。这里把陈康伯当丞相看,他既无功名心亦无功名利禄之心,就如一位禅师的高僧大德之人一样,出世又入世,有道则仕,无道则隐,一切以道义为准则。
“曾闻杨绾无荣利”是说古时还有一位杨绾丞相,他不像有些人那样热中于追求荣华富贵。“无荣利”三字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无”字并非“没有”之意而是“无意于”的意思。即无意于荣华富贵,只求有利于国家百姓。“果见周公致太平”是说:果然见到周公旦像古代圣贤人物那样治理天下,使天下太平。这一联中,“曾”、“果见”二字都是决然确定的意思。即肯定了陈康伯当丞相的无私心、高尚德行。
“昼锦归来安绿野”是说陈康伯为相后回到故乡,依然安享清廉的生活。“昼锦”用韩琦典故。“安绿野”是说安于在田野里过平民生活并不以为耻辱。古时做宰相的人不少都是平民出身,“安绿野”也就是安心于乡里不当功名利禄的奴隶。再说陈康伯是南剑人,那里有他熟悉的田园风光和乡间风情,让他回乡是再好不过的了。作者在此就是赞其不恋权位、不慕虚荣的高尚品质。
“宣麻重起击苍生”是说:任命陈康伯为相的那道制书又重新宣布了,他要再起而拯救苍生。“宣麻”即宣布任命状麻纸。“击”字在此用得非常传神,是击鼓催征之意。这句诗把任命丞相的庄严隆重场面描绘得跃然纸上。
最后两句“民歌有衮岩瞻切,使车行轨复两京。”是说:百姓歌颂着有陈康伯那样高尚品质的人(既以古之人喻之也可见其为当时民众称颂之人)。让国家之人都如他一样关心天下苍生大众百姓必能很快活很安宁地生活了。“衮岩瞻切”,亦即周公歌词中“衮衣”之意;写任命他这样的人就完全能实现中兴大业;只有君子在位(陈为君子),才能使两京(长安、洛阳)恢复旧观了。“使车”,使者之车轮印迹所经之路也喻为仕途的意思;这里是以“使车”喻为相之任。这两句诗是说:为相必为君子,君子必复两京也。这两句诗把人们所希望的事情、人心所盼表露得很直率而有诗意。这种打心里为苍生百姓的高尚的心愿即是圣人提倡的天下为公理念亦然以当今好人的仁爱之心依然是古道的不过用起来多了却有很多龌龊东西,从而增添了很多啰嗦话题亦足以受苦人听教诲而不至深陷其中而不知也。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陈康伯的高尚品质和宰相的气度。通过引用古人的事迹和评价,表达了对当代丞相的崇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