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詹玉
醉凝眸。是楚天秋晓,湘岸云收。草绿兰红,浅浅小汀洲。芰荷香里鸳鸯浦,恨菱歌、惊起眠鸥。望去帆,一片孤光,棹声伊轧橹声柔。
愁窥汴堤翠柳,曾舞送当时,锦缆龙舟。拥倾国、纤腰皓齿,笑倚迷楼。空令五湖夜月,也羞照、三十六宫秋。正朗吟,不觉回桡,水花枫叶两悠悠。
青房并蒂莲
宋 詹玉
醉凝眸。是楚天秋晓,湘岸云收。
草绿兰红,浅浅小汀洲。芰荷香里鸳鸯浦,恨菱歌、惊起眠鸥。
望去帆,一片孤光,棹声伊轧橹声柔。
自古诗人少解愁。恨难掩,酒逢对手蟹正肥,笛弄一曲清吹。
汴堤翠柳笼烟,曾舞送当时,锦缆龙舟。
看今朝,尽成陈迹,依依斜阳,人已老矣客空留。
詹玉是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他的诗风清新俊逸,这首《青房并蒂莲》也不例外。这首词题为“青房并蒂莲”,很明显是以青房并蒂莲为象征,咏男女艳情或旧事。而全词也的确是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品读这首词:
“醉凝眸。是楚天秋晓,湘岸云收。”三、四字点明是为并蒂莲而醉。“凝眸”二字可见心思全在莲上,同时又暗应了下面的“锦缆”句。“草绿”二句写环境气氛,境界开阔。“小汀洲”与“草绿兰红”相呼应。“芰荷香里鸳鸯浦”一句,既点明地点为菱塘蒲岸,又暗中双关男女主人公。“恨菱歌、惊起眠鸥”似指情事不成被人惊破。但这四句的妙处在于以乐景写哀,以“鸳鸯浦”景色的优美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惆怅无聊。
“望去帆。一片孤光,棹声伊轧橹声柔。”忽而转为凄婉的景色:月色更碧,洲畔虫声如织。一叶孤帆远去,却听不真切是何处棹歌声,只看到月光照在帆上。”伊轧“声既摹水行之悠悠,又暗指远去的棹声。”愁窥汴堤翠柳“三句,从眼前情景想到旧事:当年歌舞于此的”锦缆龙舟“(指帝王)如今无迹可觅,汴堤上的柳色依旧,但已无人顾盼风姿婀娜的杨柳了。“依依斜阳,人已老矣客空留。”境复悲戚!但更见不了的是一种壮志已消、少年白发的悲哀——对旧事的那种怅然若失而又不能自拔的情味——直蕴到诗语之中:
首阕听那菱歌之人音已休歇吧——你是你已经解不得我的忧愁。虽下阕则复归温情些:有的是“锦缆龙舟”事既渺茫难追而伊人之艳美宛转在心目间。——不禁又一次惆怅萦怀、万感都集然而除了惘惘然以情怀终之于一水边风头相等待!句语清畅音节短长间如截竹添丝即有板有眼更觉婉转易入令人不觉其思怨出涕!詹玉词中多兼具柔婉与凄清之境此词可为代表之作。詹玉词情调多苦冷哀婉词语虽清俊而造境殊为险怪。
译文如下:
醉眼观看这并蒂莲花是多么美丽动人。这是楚天的秋日清晨,湘江岸上的云彩散尽无踪。小草已变绿而荷花已带红,在汀洲上显得娇小玲珑。菱叶荷叶飘香的水边小浦之滨,怨恨有人采菱而发出的歌声,这声音惊起水中的鸥鸟飞腾。远去的船帆只是一片影儿,波光如练只有一叶孤舟在摇橹缓行。俯瞰汴河堤上翠绿的杨柳,当时它曾为歌舞之地——还记得锦缆龙舟曾经停泊在这里。那拥有倾国倾城姿容的女子和皓齿明眸的佳人儿——她们曾依倚华丽的楼阁笑看迷楼春色旖旎。这些美人都已不在使三山五湖的美月也羞于出现去照那三十六宫的秋夜吧!我朗诵着吟哦着不觉船儿已转过那迎面的暮色之中…… 水中飘花枫叶两不相知,多么寥落啊!所恋的美人儿她是否依然如此动人?行人心中苦楚岂止是闺楼远隔数层呢!西湖最胜时怎么这样短暂?我的心充满了憾恨哀思也不得消释无法追忆、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