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胡祗遹
话兴亡千古,试听取,是和非。
爱海雨江风,娇莺雏凤,相和相催。
泠泠一声徐起,坠梁尘、不放彩云飞。
按止玉纤牙拍,细倾万斛珠玑。
又如辩士遇秦仪。
六国等儿嬉。
看捭阖纵横,东强西弱,一转危机。
千人洗心倾耳,向花梢、不觉月阴移。
日日新声妙语,人间何事颦眉。
木兰花慢·赠歌妓
话古今兴亡往事,试听取、是和非。爱海雨狂风,娇莺雏凤,相和相催。泠泠一声徐起,坠梁尘、不放彩云飞。按止玉纤牙拍,细倾万斛珠玑。
又似辩士遇秦仪,六国等儿嬉戏。看纷扰争夺,东强西弱,转瞬东西。万人洗耳倾听,向花意浓、不觉月儿西。天天演绎新花样,人间万事可安然微笑观看。
以下是我对这首词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词的开篇以“话兴亡”三句落笔,壮笔谈词,颇为不俗。“试听”一句引发下文。“爱”字一语双关,既指喜好歌曲,也指爱好某种理念和风格。这样伟大的气势起句落,且涵盖上下纵横无尽内容。然入词内容既出,后面内容也就层层分明起来。“海雨”二句环境描摹,“惊”、“动”、“翠”,显得活灵活现、富于变化,创造出了新奇多彩、似有还无的风韵和气氛感。“雏凤”与“娇莺”对仗工整,且以比喻的手法将歌妓的歌唱比作“娇莺雏凤”和鸣,形象贴切地表现了歌妓声音的美妙。
“相和相催”,联想到指挥乐队的人群,那指挥棒下的旋律节奏快慢有致、高低起伏,使得听众如痴如醉。“泠泠”二句出神入化地描写歌唱技巧的高超。司空图《赠子襄》诗云“弦上穷素律,杯中泻紫烟”,以写琵琶。“泠泠”一词形容弹出悠扬之声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白居易诗《夜筝》中,“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是说音乐的情感体验留给人极深刻的印象。词人在“按拍”一词里表现了对音乐艺术的深厚修养和真切感受。与此同时他还强调拍节的严格精确的演唱标准如注定的历史必然发展潮流而前奔。古代曾把歌词当作歌的“序”来吟唱,《礼记•祭统》:“歌者在上,灌者在下,声上下相和。”这里的“按止玉纤牙拍”,就是指歌妓按照乐曲的节律用牙齿和牙齿轻轻叩动牙床或玉做的板子来演唱。这种精细的演唱方法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可贵的。
“又如”三句是对歌妓演唱的赞美。“六国等儿嬉戏”,运用典故暗示歌妓的演唱有辩士纵横捭阖之风。“看纷扰争夺,东强西弱,转瞬东西”,表现了歌妓善于运用各种手法把人带入她所创造的意境里去。“千人洗心倾耳”,形容听众听得入迷,“向花意浓”不觉月儿西坠。“天天演绎新花样,人间万事可安然微笑观看”,说明歌妓的演唱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是不断用叠字以逐渐加强词语的韵味和气氛。如“海雨狂风”,“娇莺雏凤”,清脆动人;“泠泠一声”,“按止玉纤”,“倾万斛珠玑”,精细传神;“日日新声”,“人间何事颦眉”,耐人寻味。另一个特点是善于运用语言表现手法以适应表情达意的需要。“爱”字表现喜爱音乐的主题,“又如”二字表现出虚实相兼、无理而妙的风神。“千人洗心倾耳”,“花梢”、“月阴移”等句用比拟手法来表现音乐的感染力。这些手法在运用中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它需要通过具体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其美。而语言是音乐性的艺术,词中叠字运用得心应手而且和谐自然。“千人洗心倾耳”以及“彩云飞”、“一转危机”、“日日新声妙语”等形容词给人具体、强烈、鲜明、贴切之感,不是重复且韵味无穷:语新意深巧地抓住并充分利用歌唱的艺术特性传达出了非歌唱所能传达的情致和味道 。这样的词汇在日常交际中是不能捕捉到的美点(亦有形容词不同性质的文人感觉是否良好导致水平上的不小差距甚至往往语言匠)相较口语风格之间、凸显个人写作魅力和对世界的深度把握则充分反映了修辞不能简简单单靠模子造就的是能力的直接作用以及感官是不是站在风口的清明了不少诗词句中的所用口语不必流于叙事线索无始至终一如此处很好地中和呈现真实力量需要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