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萨都剌
何事虚斋里,犹分苜蓿盘。
高林容偃蹇,众翼避扶抟。
黑夜文星动,青天剑气寒。
终南山正好,那得悔儒官。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萨都剌《山中怀友 其三》的赏析:
萨都剌这首《山中怀友》,情感真挚而深刻,从中可以看出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志趣。此诗前三联写景,表现山中生活的高雅、孤清、气势不凡;后一联则言自己胸怀大志,怀才不遇,只能以山水自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不平。
首联“何事虚斋里,犹分苜蓿盘”,诗人说自己尽管在寺庙里过着清苦的生活,但每天还能享用苜蓿盘菜,这多少表明了山中生活的清苦雅致。这两句运用了反问的句式,似是自问自答,实际上是说自己虽在寺庙中过着清苦的生活,但也有一定的待遇和享受。
颔联“高林容偃蹇,众翼避扶抟”,写山中高树与鸟雀的关系,表现山中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这两句化用陶渊明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意境,表现自己身在山中,心满意足的闲适之情。同时,“容”“避”二字也使得整联富有了动态的美感。
颈联“黑夜文星动,青天剑气寒”两句艺术性更高,它首先在想像上下笔,为全诗注入了蓬勃昂扬的意气。“文星”是指智勇之士,“剑气”乃武士的气概。“黑夜”与“青天”既表明了时代背景,即作者生活于元末明初战乱之际,也暗指心怀抱负、济世安民的志士形象。“动”字用得极妙,它表达了年轻的志士时刻在心中酝酿著对时局的看法和对国家的建议,时刻准备著为国家出力。
然而尾联“终南山正好,那得悔儒官”笔锋一转,作者说即使面对终南山这样的美景,我也不会后悔自己当初选择做儒生,因为世事无常,我选择儒生这条道路并没有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时局的愤慨。
这首诗用典贴切自然,语言平易近人,全诗体现了作者豪迈奔放的个性。此外此诗还有书法艺术之美,故人读之能让人感受到志士之“刚”,亦能感受到诗人之“闲”。在自然闲适的景物之中融入自身的境遇和情感,这也是萨都剌诗歌的一种写作风格。
以上就是我对此诗的赏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