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张煌言
十年三度到闽关,风急星回客未还。
汉腊总来殊越俗,屠苏那得破愁颜! 春符竞贴黄龙榜,新历虚衔丹凤班。
怅望故山云物改,归心不断岁时间。
辛丑除夕,行营沙关
明 张煌言
十年三度到闽关,风急星回客未还。 汉腊总来殊越俗,屠苏那得破愁颜! 春符竞贴黄龙榜,新历虚衔丹凤班。 怅望故山云物改,归心不断岁时间。
赏析:这首诗是张煌言在闽关(福建的关隘)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之夜写下的。诗中表达了他身在军营,心系故乡的思乡之情。“十年三度到闽关”是诗人的回忆,他自明亡清立后携民众起兵抗清,转战于东南沿海一带,曾三次到过闽关,而十年过去了,仍然未能回到故乡。“汉腊总来殊越俗,屠苏那得破愁颜”中的“屠苏”指的是《诗经》首篇的《国风·七月》中所描绘的越人旧俗。而现在的他纵有那样的越俗也不能使心中燃起的愁苦之情就此破除,也就是说那种家亡国破的悲哀已经渗入到骨髓中了。他的心情悲愤已极,“春唬竞贴黄龙榜,新历虚衔丹凤班。”这两句仍是无可奈何的自嘲和叹息。“怅望故山云物改”结转到明降清之后的抗清仕途不得意的惆怅难忍。词情如峰回路转,“归心不断岁时间。”所以只要有总归乡的机会。我决不会放弃而要跟(永历政权)众继续作战士到底。当然也要知道前方的种种危困在《二程遗书》卷二十六中说:“读书之乐乐如何?绿阴小雨浸吟哦。不觅文章觅情趣,瞌睡来时且打铺。”读书之乐都从苦中得来,吟诗作对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战乱频仍中张煌言的身世之感就深重了。“小窗风雨夜无聊,自向书堆觅楚骚。欲向乱书堆里卧,谁能看剑夜闻刀。”诗人病卧异乡沙关,“愁闻铁马嘈杂处”(指敌人行军声),诗人的心中浮想联翩:“闻师见伐隔年回”、“ 一时失望一潇湘”,深宵浅挥(哦),桌上的读书明灯影子幌动尚此何况英雄惆怅怀?”月畔朦胧“既是此时的实景也可窥知诗人的现实和心境同那碧天黄花关辉交映的情愫。(整理:周家茂)
译文:辛丑年的除夕夜,我(因为战事)被困在沙关;十年中有三次经过闽关这个地方,即使风急星转,我未能归乡。汉族的过年风俗和当地的越俗相差很大,我怎么可能因为屠苏酒而破愁颜呢? 大家都在争先恐后的在门上贴上春联(春联也是越俗),我手捧新的日历只能虚挂凤凰班的名册。常常怅望故乡的山云和事物已经改变,(但是)我归乡的心意却没有断绝时间在不停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