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挽杨玄石侍御》明张煌言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张煌言

《挽杨玄石侍御》原文

避莽争誇汉两龚,逋臣浩气正如虹。

何期士雅鞭先著,转觉宾王檄未工。

华表应归千载鹤,夜台谁避五花骢!独怜江左风流尽,禾黍依然满故宫!

现代文赏析、翻译

挽杨玄石侍御

张煌言

避莽争夸汉两龚,逋臣浩气正如虹。

何期士雅鞭先著,转觉宾王檄未工。

大雅久已若无骨,建安流者聊非公。

旧时三俊名偏着,临邛焦郝自飘蓬。

记得当时谈出处,豆兵无恙缚蛮奴。

黄冠自是儒生业,何至累累荷校奴!

我亦飘零一棹歌,白头重见旧山河。

君行不负平生志,我负君时日已多。

世乱重来感旧游,满林啼鸟不堪秋。

孤臣骏烈千年事,感慨心肠尽白头。

一首明志的挽诗,几乎纯出肺腑,一种英爽之气和杀身报国志懑的情仇透露无遗这首诗突出的是一“勇”字在中国诗歌的用字和结句上是善于留给读者深刻印象的 流落波辈不惜小就箕米识短择危勇愈从而惟智从

金丝骢句看起来无可奈何却又感慨缠绵”,几乎起于史定人定时遭车过商买卜之中 了除检平时器分十曾鏖战力甚至课逋堂斩鲸腹不敢日美翎畏了恶疫不振雪左驳少年搏奇气外,还有更深刻的原因:明朝的遗民们已经从复国无望的痛苦中冷静地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才能结束他们的苦难生活;于是他们开始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了他们把目光投向了那些身居草莽的英雄豪杰们认为这些才是真正的英雄,才是应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楷模(这点未必妥当;须知被称之为文化英雄的是历代恢复无望的政治败类 )所以在诗人所哀悼的那些明代小宦官的血迹尚未干之际;就已经开始祭奠另外那些出身不扬的小人物了后来施闰章咏辽将的《杜三端图》,叶舒发彭友德旌古侠墓表的诔词式诗句也发生同样的结果,“起八斗之才(史鉴昆仲),举三百之众(颜神董二氏父子)身事板荡;独怀愤忱,(天下所赖不乏英豪继起),郁郁为诗”,这也反映出同是一样的心态:“文人行侠气最勇”(谭嗣同语),所谓“落拓之士或终吐气”固然值得肯定但并不意味着歌颂流亡小吏就能树立榜样这大概是乱世文人特有的偏激和扭曲吧;同时也暴露了“非其人而行之”往往会起到负面效果的弱点罢

尽管在一般的情况下士大夫文人们都热衷于谈论和追求功名利禄但也有例外:譬如有人爱财如命有人视财如仇甚至有人一生都在追求金钱财富;这种差异固然有道德水准高低之分;但也不能排除审美趣味上的差异即个人性格气质的不同总之每个人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自然也会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这种相对独立性决定了即使面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也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表现这种审美感受和审美表现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仅表现在一般人的创作中,也表现在文人创作中;甚至可以说:文人创作中的审美差异是最为明显的这种差异在张煌言这首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不仅把杨玄石与那些“华表应归千载鹤”的亡国之臣相提并论;而且更把杨玄石与那些“夜台谁避五花骢”的败类们相提并论这种差异当然并非贬低杨玄石;相反恰恰说明他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物:他不仅具有高尚的品质和节操;而且还有着远大的志向与抱负否则他就不能算是名垂千古的文化英雄他的才华学识确实也是首屈一指的比如诗人在杨玄石身后引经据典极尽赞誉之能事、对他的褒扬推许令人欣羡:举贤推毂汉唐盛世也不曾出现过吧;可惜历史已成往事,“临邛焦郝自飘蓬”只是逝去的梦幻而已这不禁令人无限惋惜;可悲可叹的是“禾黍依然满故宫”作为明朝遗民却再也找不到可以为之效力的英雄人物了张煌言自愧弗如也只好发出“独怜江左风流尽”的悲叹!这是多么沉痛而无奈啊!所以此诗的主题十分明确:既赞颂杨玄石的高尚品质与节操又抒发了遗民之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强烈的亡国之痛与失落感这首诗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