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张煌言
朝罢瞿昙次第迎,内庭深处说无生。
不知鹦鹉能胡语,偷向金龙诵佛名。
建夷宫词十首 其五
朝罢瞿昙次第迎,内庭深处说无生。 不知鹦鹉能胡语,偷向金龙诵佛名。
这首诗以佛教入诗,借事讽今,揭露了明朝亡国后,清廷宫廷中荒诞无稽的丑剧。瞿昙,指释迦牟尼佛。因为释迦牟尼佛曾经化身为释迦牟尼,向瞿昙言:“你我是有缘。”后世人们就用“瞿昙”称佛或称佛祖。清朝定鼎中原后,在皇宫里按印度皇宫的样子修建了大乘天宫,并且兴建寺庙,迎请高僧。但是这一切都只是次第,日暮途穷。讽刺“僧不僧”,“俗不俗”。究竟何时迎佛骨?在哪一节骨上弘法?似是含糊其词。“无生”本来为佛教的名词,不涉及统治者的身家性命、江山存亡等含义。“能胡语”中的“胡”作“少数民族”解。
这里暗指清帝(包括郑成功)在明亡之后本已归依明朝,现在又假借佛教,欲与佛教结缘以欺骗世人。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你们之所以这样做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而已。既然是权宜之计,将来究竟有何打算?这就不言而喻了。“偷向金龙诵佛名”,诗人巧妙地运用佛教典故“金龙寺中唱佛偈”讽刺了他们是为了取得反动舆论的暂时认可和美化自己的神圣色彩。“偷”在这里是暗示和比喻。利用汉文化中最本质最重要的元素来表达诗的主题,这样达到的艺术效果往往可以令读者一击即中,心领神会。
清代一些理学家整天涂着大言不惭地嚷嚷“以孝治天下”、“存天理、灭人欲”之类的玄虚鬼话骗人。阉割篡改正统儒家学说。政治昏庸无能到荒谬绝伦的地步:什么董狐直笔照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从此处可以看出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的混乱不堪和荒谬绝伦。此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用佛家语言来表现当时社会上的荒谬现象和作者对这些现象的看法,从而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清廷统治者的讽刺。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写得平易自然;其实把思想内涵隐藏在背后,借用佛教典故来暗讽清廷的种种丑剧和思想意识混乱的本质,揭露他们所作所为的无稽与混乱,从而达到讽刺现实的目的。将议论与典故融合一起表达思想感情:构思巧妙含蓄,用事切贴自然。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这首诗的思想价值是很高的。同时代的屈大均的《读唐诗集》也有这样的创作特点,他们的作品都是那个时代思想解放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