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张煌言
看花相对数花筹,绮谷偏宜清夜游;欲比酒容来叶底,频疑灯影上枝头。
妆残莲粉精神别,梦入梨云颜色浮。
暮霭迷离浑一片,湘帘挂处隐朱楼。
当然可以,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诗题中的《玉楼春》词牌下阙所赋“频疑灯影上枝头”颇为有名。他还有“自笑平生,惟好庄子秋水”、“只有一枝竹,伴我风中住”的名句。作者又善用巧思,从极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来,这是他的艺术特色。
首句“看花相对数花筹”,是对题目的解释,表明赏花时要数着花瓣来度量酒的量。此句化用李清照的“三杯亦自远,一盏何足云”之句。一个“数花筹”的动作,就点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接下去第二句就描写“绮谷偏宜清夜游”,形容美丽的山谷只合在清朗的月夜里游玩。
接下来的四句便为词中描绘了美丽的月夜景色:作者正对花踌躇不前,而酒杯中似乎映着绿叶的影子,灯影照在树枝上,疑心是树上结满了灯。这灯影树上的景象,十分迷人。这四句不仅写出了月夜花前的美景,而且连举酒、叶、灯、枝等物,连一贯串,句式整丽工致。接着又以“妆残莲粉”、“梦入梨云”来形象地描绘残妆的莲花别具精神,使人如临其境。这两句与上片“数花筹”相呼应,一为白天所见,一为晚上所梦,各具情态。最后两句则写天色已晚,暮霭迷蒙,朱楼隐约,收束全篇景色描写。
这首诗的后四句与前四句相比,笔调大为闲淡。这正是张煌言诗歌的特色。他善于将艳丽明快、有如民歌般、富有生活气息的笔调与感时伤别、雄浑悲壮的格调统一起来。这正是明末清初的时代特征所决定的。此诗题为“春暮”,其着重写“暮霭”正是以景见情,将“暮”字贯穿全诗,说明春已之晚也。在作者看来,“看花”者往往欢愉而不能掩惆怅之情,“清夜游”则表明自己志趣高洁,“频疑灯影上枝头”则表达了抗清复明之志。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景见情,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深沉悲壮的感情和坚贞不渝的节操。
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