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明] 张煌言
萧萧岩畔竹,亭亭涧底松。
植根非不高,孤峭虑难容。
骨肉缘枝叶,分飞类转蓬。
非关恩义薄,根株良不同。
越鸟栖南技,代马立朔风;藐焉长怆恻,道阻谁适从!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拟古三首 其一》是明代诗人张煌言的一首佳作。此诗以物喻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萧萧岩畔竹,亭亭涧底松。植根非不高,孤峭虑难容。”以岩畔竹、涧底松为喻,描绘出诗人自身的孤独与坚韧。竹在岩畔,坚韧不拔,松在涧底,孤傲挺拔,这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尽管根植于高处,看似强大,但孤峭的个性却难以容纳更多的东西。
颔联“骨肉缘枝叶,分飞类转蓬。”这里借用转蓬的意象,形容诗人和家人分开的境遇。枝叶与根茎的联系如同骨肉与血脉的联系,不可分离。然而,生活的不幸让诗人如同随风飘散的转蓬,无处寻觅。这种状况下,非但恩义之情并不薄弱,而且深深体会在骨血中。
颈联“越鸟栖南枝,代马立朔风。”进一步拓展主题,运用禽鸟的习性来暗示自己的情感变化。“越鸟”喜爱南枝栖息,然而身处异地他乡,而“代马”耐不住北方的寒冷。无论是寓居异地或是艰苦环境的承受,“我”都能感受到伤感的情感伴随前方未知的路途延宕不已。这是一种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也是对故乡亲人的深深思念。
尾联“藐焉长怆恻,道阻谁适从!”在悲怆的情感中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尽管心中充满了悲伤和思念,但前路阻隔,无法回到故乡。这种痛苦的情感让人感到渺小和无助。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