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春台》唐刘驾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刘驾

《春台》原文

台上树阴合,台前流水多。

青春不出门,坐见野田花。

谁能学公子,走马逐香车。

六街尘满衣,鼓绝方还家。

现代文赏析、翻译

原诗以一个“合”字和“多”字着眼,极写春台之静谧和诱人,几乎忘记了其时正值人头攒动、车马喧腾的闹春季节。今日解读则愈觉妙不可言:人在台上,可以垂手而得台前萦绕绿柳之间的点点阴影;眼前则是点点绿阴和匆匆流水构成的图画;诗人在台上空等青春时光白白流逝而无动于衷,尽管春天的美景处处皆是,可他像得了色盲症一样视而不见。不妨改为设想吧,想必他家既未门临诗题所在的那个“春”,近郊惟留下粉饰了的宫阙的一尊普普通通的平顶,袅袅向暖的三春真暖气在其中舞池腾跳;“哎……我的小顽童,”还有什么桃花费僧思辛苫不肯起图收入材工胞槌幸琏之流,你若再不从流水般的车马人流中挤出一条道来,乖乖地让这位公子哥儿走马逐香车而去,那可就……

“六街尘满衣,鼓绝方还家。”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以一个仕途坎坷者的敏感心灵,捕捉到了京城闹市车水马龙般的地平线上汽车和行人绝迹后的冷寂与空旷的微妙反差,描绘出了人们欲进不能、欲罢不甘的种种心理感觉。面对尘土满身,回家无所着的处境,再想起往昔钟鸣鼎食、众人簇拥的繁华和今日诗人孤独凄清的身影来,更感追悔莫及。

这首诗写春游的失望情绪,但读来并不消沉。诗人以春台为抒情背景,以“青春不出门”为诗眼,以“坐见野田花”为见不到的风景线,以“走马逐香车”和“六街尘满衣”为反衬和对比,以“鼓绝”二字作为悲剧的上纲,别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现代作家赵景深在他的《晚唐诗总集》中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旧唐书》言刘驾以穷苦节操见称,终身无仕进意。然观此诗数句词致闲淡,固非俗物。”

从艺术上看,“六街尘满衣”一句最耐人寻味。诗人运用了反衬手法,把京城闹市车水马龙、人欢马叫的喧嚣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凄清、悲苦寂寞形成反差;从思想上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人生的无奈和不甘寂寞却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全诗情景交融、言近旨远。刘驾用他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不动声色的内心独白,将一种深深的寂寞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不追求表面的张扬和声势浩大,而是将内心的清寂与凄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春台》是一首优美的山水田园诗。虽然作者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但是仍然充满着希望。这首诗的风格平淡而自然,感情深沉而内敛,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之一。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