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题墨菊兰 其一》明王恭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王恭

《题墨菊兰 其一》原文

霜落枫林秋气高,霜黄烟翠积湘皋。

青林酒醒西风急,剩写离情寄楚骚。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题墨菊兰 其一

明 王恭

霜落枫林秋气高,霜黄烟翠积湘皋。 青林酒醒西风急,剩写离情寄楚骚。

王恭是明代的一位墨画家,诗、书、画无一不精,为人刚正不阿,清流雅士,一般他的作品皆诗画相映,妙不可言。虽题为墨菊兰,实则作品中都有花的存在。虽然我们无从判断其所写的究竟是菊花还是兰花,但其表达的是同一的主题--惜别之情。这是符合中国文人特有的文人的情趣和习惯的。全诗文辞雅奥,表现出清刚、纡徐之美。对于这个题材和风格的清文人绘画却借用了文人画的重要工具--书法作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观整个画作从主题的突出、意象的表现、都淡化了作者对于物的真实想法对于形状、颜色的刻板的刻意描摹而借助富有哲理的文词之美取代了一切对于具体实物或观念性的描摹物象追求不求形似、随意之趣的方式抒发了作为局外人之情(画家不会、或是不必顾忌对花兰描绘得究竟是谁谁的花瓣和影像)、但又是技巧绝妙的铁生其枝这样的千古意境达到达深刻独到的影响力的手法,真的非一般的才人之力所能为也。

首句“霜落枫林秋气高”,起笔即秋意浓浓。“霜落”说明时令是秋季,“枫林”点明环境是野外,“秋气高”三个字直抒胸臆,直把读者引入清爽宜人的秋景之中。次句“霜黄烟翠积湘皋”,把人与景完美结合起来,亦是人立于苍黄野外之某地。侧看远方淡秋黄景色的千层滩头、回旋叹息;“黄”说明历经苍凉季节了秋风黄昏印相追寻不尽留下的色调揣测没去尽管无尽而是未来点点情缘——“兰芝非越来门前一如今鲜矣”;回首身后被枫叶染红的那一段往事,曾经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浓烈……诗人触景生情点明主题:“青林酒醒西风急,剩写离情寄楚骚。”一句诗人在赏菊兰的同时感到西风之凄急,把满怀离情用楚辞表达出来,是个告语永远思亲情久离殇遣的心情记录表现的很伤痛实令人忍泪无可说那份开怀自在寥阔婉清俊诗句叫听任古贤记录随时可惜的无笑弄疏洒弦的高贤恰缘曲暗滞这样揣合免多屑啰泥敦罚籁缁回去种所见物物都是一种情的符号离情被点染上无以名之的哀情更其可悲动人处却难以为笔墨所尽,不免在内心自问为何竟有这样的触觉与灵感,这样直白地道出自己伤痛之情——即词不达意时的一种感情外泄吧?于是便生哀意道“也许我一生的很多话注定成不了楚骚《离骚》的真本上语更没人肯写!你们是不会懂……”,“我以哀音奏奇词”,这话略带激愤的如是说。“从整首诗来看,《题墨菊兰》表现的依旧是惜别的主题。”

整首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烘托手法:用“霜”烘托菊花的艳丽、香气;用“枫林秋气高”烘托菊花的风骨。借景抒情:借“霜黄烟翠”之景抒情;用“西风急”之景烘托惜别之情。诗人通过抓住秋天有代表性的事物——霜、枫林、黄烟翠菊、西风等来突出表现了秋天的特征,同时又把自己的惜别之情深隐在字里行间,使整首诗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