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拟题古山寺》明王恭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王恭

《拟题古山寺》原文

灵源飞鸟外,崱顶翠蒙茸。

雪覆经春叶,云残渡壑钟。

逢僧留半偈,习静爱中峰。

自笑红尘里,谁能寄远踪。

现代文赏析、翻译

明代诗人王恭所著的《拟题古山寺》一诗描绘了山中的宁静景象和深深的思考,在僧人的导引下审视红尘之中的困惑和现实中的孤独,继而悟得真理和解脱。我们开始一同探索诗的主题、背景和寓意。

首句“灵源飞鸟外,崱顶翠蒙茸”,首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超然物外,不受尘世干扰的幽深境地,崱顶翠蒙茸,更是把山顶上葱茏的绿意渲染得如诗如画,这就是诗人心中那“古山寺”的样子。灵源在鸟儿之外,高僧修炼的精神食粮即儒家的典籍也在此之外,不拘于尘世的纷扰,可见其修行之深。

“雪覆经春叶,云残渡壑钟。”这两句描绘了山寺的日常生活,经春不融的雪,云渡溪壑的钟声,勾勒出山寺的孤寂与悠远。钟声袅袅,穿云破雾,悠扬在山谷之间,传递出山寺的宁静与平和。诗人以景衬情,更显山寺之静谧。

“逢僧留半偈,习静爱中峰。”在这里,诗人似乎听到了僧人的声音,他们谈论着修行的心得和感悟,而诗人也从中领悟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习静爱中峰,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山寺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厌倦。

最后,“自笑红尘里,谁能寄远踪。”这两句是诗人的自嘲和反思,他嘲笑自己身在红尘之中,却无法摆脱烦恼和困扰。这样的自我嘲笑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困惑,也体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此诗虽然带有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感,却隐含了诗人的苦涩与思考。这是诗人的心灵寄托之地,同时也是他的痛苦之源。在这远离红尘的幽静之地,诗人对生活、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深沉的思考,成为一首富有哲理的佳作。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清幽的景色、深沉的思考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明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提醒我们,即使在喧嚣的世界中,我们也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思考,寻找真正的自我和真理。这也是王恭通过这首诗所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