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王恭
奉诏西游说梵经,秋风应到石头城。
帆飞楚水舟中饭,梦落淮山树里行。
一锡独携空界月,三车遥对广庭声。
禅心彼此随缘住,尘世空惊远别情。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送僧试经赴金陵
明 王恭
奉诏西游说梵经,秋风应到石头城。 帆飞楚水舟中饭,梦落淮山树里行。 一锡独携空界月,三车遥对广庭声。 禅心彼此随缘住,尘世空惊远别情。
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送别之景,所表达的却不是凄楚、悲怆或惆怅之情,而是一种超越尘世、洒脱自在的禅意。诗人送别,并无依依不舍之情,有的只是一种“随缘”的达观态度。王恭和这位被送者不仅是“忘言之契”的朋友,而且是同“栖心玄门”的诗友。故诗中没有一点离愁别绪,只有清空明净的意境。
首句“奉诏西游说梵经”中,“西游”是佛教故事,谓佛弟子功成高者往生天趣。“奉诏”又谓赐大梵天王佛经一部。“说梵经”,是用故事显灵求缘护经的意思,用了《后汉书》慧一‘闭门谢客'的精神应诏求通。(译文)解释全诗的基本意蕴: 此句抒写这位年轻有道的比丘因奉诏西游诵经而东行赴金陵的故事。“奉诏”即“奉旨”,诗中一作“奉诏”,不恰当。金陵(今南京)是当时首都,唐朝廷常常派遣名僧去宣扬佛法,广结佛缘。此句一个“说”字生动地表现了这位僧人梵呗宣讲的风度。“秋风应到石头城”句,紧承“奉诏”而来。秋风起时,僧人乘舟沿运河南下,直抵金陵,石头城在今清凉山,是六朝故都金陵的一处佛教胜地。“帆飞”状舟行迅疾如飞;“梦落淮山树里行”,则以迷离的梦境映衬其人的清寂心态和超脱尘世的情趣。
“一锡独携空界月,三车遥对广庭声。”两句是写僧人的神态和动作:他携锡杖而杖上悬挂明月;说法时三车遥对而香音遍满宫廷。这里运用了象征和暗示,体现了深远的意境。“禅心彼此随缘住”收束全诗。从“随缘”一语我们体认到此诗寄托着诗人的情志。“空惊远别情”五字渲染禅意空灵,蕴藉有味;在这里我们感到诗人并不是用华丽的语言粉饰词藻以哗众取宠,而是情寓于景,景中融情。
这首诗以清空明净的意境表达一种超越尘世、随缘任运的禅宗思想。语言自然流畅,音韵谐和,不刻意追求词藻的华丽,全诗充满着淡泊宁静的气氛。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