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王恭
无诸故国新宁县,西控雄藩古侯甸。
文物遥通汉职方,河山旧入秦封建。
霸气荣光几百秋,卉衣椎髻变中州。
清朝礼乐弥寰宇,比屋弦歌见鲁邹。
六平远树烟中出,百里清晖趣非一。
一片沧波海屿秋,千门霁色扶桑日。
沧波东逝日悠悠,忆昔英雄驻采舟。
御国归龙何处在,太常云去至今愁。
伸蒙岩头桂香晚,中丞石上苔花满。
陈迹空馀野鸟飞,英声不逐浮云散。
我侯远抱连城璧,僚佐相辉应籍籍。
近郭行春露冕时,古台下马弹琴夕。
风流墨客龙门士,挥霍霜毫寄深意。
都将胜槩纪方舆,更喜贤侯重民事。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无诸故国新宁县,西控雄藩古侯甸。”首联是说新宁县这座古老的都城,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却依然繁荣,如今的它宛如西面威镇的雄藩重镇。这二句是对新宁县的总评价。下三联是作者回忆古时的历史、现在的政绩。“文物遥通汉职方,河山旧入秦封建。”一洗向来傍依朝廷时耿直孤忠气味。实则是回顾历史上诸多大贤之明君仁政治国治国有道所推崇的原则和事例。“霸气荣光几百秋,卉衣椎髻变中州。”“霸气”上疑脱佚,此句显系诗人抒发感叹。《陈书.华皎传》:“王莽窃位之后,建威候严乡里冠盖之族多与皎相往来。明帝在东宫时闻其名声尚轻之,后得其辞说辄假借之。”又王勃《九成宫颂》:“至于雄王霸主承区夏之基,思弘不刊之业,亦云始基王度,或称霸业霸图矣。”这里用王莽篡汉和霸业霸图来反衬“霸气荣光”之不足道。这两句是说,几百年来的霸气荣光已成往事,那些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习俗也发生了变化。“清朝礼乐弥寰宇,比屋弦歌见鲁邹。”礼乐兴则天下平,这是历代明君贤臣的共识。这里是说清朝礼乐遍及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到处可以听到弦歌之声。“六平远树烟中出,百里清晖趣非一。”极目远眺,烟波浩渺中隐约可见几棵树影婆娑,正是胜览的好去处。这一联是说高漫士在画吴航胜览图时应注意表现的景物。“一片沧波海屿秋,千门霁色扶桑日。”海日秋波千门晴色为画中之胜景。这一联是对“吴航胜览”的补叙。“沧波东逝日悠悠,忆昔英雄驻采舟。御国归龙何处在?”这是诗人由衷地赞美高漫士画技高超。此言当年英雄的壮志豪情如今只能付诸东流。画中既有这滚滚东流的江水又有那已成历史的英雄业绩。“伸蒙岩头桂香晚,中丞石上苔花满。”画中山林幽深处散发着晚桂的芳香;画幅中央的石头上长满了青苔。在山林幽深处赏桂品茗本就是一件雅事何况是“胜览”之佳景呢!在石头上观苔花点点更是富有诗意的享受。“陈迹空馀野鸟飞,英声不逐浮云散。”这二句是说新宁古老的辉煌已经成为过眼云烟消散在这沃野之中的唯有鹿鸣雁鹜。展望前景像这苔花高旷耸然拔俗般挺立的乃是州县太衡还有应人而积下的英名罢了!古人所说的‘计功化以富国者皆贤主之美也”其遗韵即在此之。“我侯远抱连城璧”,高漫士是一个守信仗义、忧国忧民、大有作为的清官、循吏,王恭对他的仰慕如同和氏献璧,令人敬重!“僚佐相辉应籍籍。”“待制并催科在望得势传虚声坐誉廉干。”“得时务第一等途以府贡科调课久其公平善价将每可多惠沾衣被才能一时除污木为民明莫伸疲多派营膏油中外威迟。至此也当不减周公称职之政矣。”可见高漫士为官一任为吏清廉为民造福当得僚属和百姓的交口称赞。“近郭行春露冕时,古台下马弹琴夕。”“行春”指春时巡视乡里。此言高漫士不时戴着冕旒微服巡行乡里到那古台弹琴听取百姓的意见。“风流墨客龙门士。”这二句是说高漫士不仅是官吏称职,还是一位富有文采的人呢!他将名胜古迹描绘下来留与后人品鉴。“挥霍霜毫寄深意。都将胜慨纪方舆。”“纪方舆”即记述新宁县的山川名胜。“胜慨”即“胜览”。此言高漫士挥毫作画将新宁的山川名胜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喜贤侯重民事。”这二句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