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和秀实寄诗》宋王洋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王洋

《和秀实寄诗》原文

去年河南归故地,今年朔方兵又起。

血牲面埋曾几时,无乃奸盟神不喜。

嗟尔万人来远荒,岂无战士伤金疮。

封疆万里尚越境,金帛露积犹多藏。

国家弥文今尚武,已碎铜山铸铜虎。

勿矜突骑饮长河,肃慎燕陲吾北土。

且知成功俱自天,天心可卜因丰年。

但令三钱博斗米,任尔自枕干戈眠。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和秀实寄诗

去年离开河南返回故地,今年北方又起战事。 血祭牺牲面埋战骨曾几何时,莫非背信弃义盟誓神不喜。 嗟叹你们万人远道而来,难道没有战士金疮之伤。 封疆万里尚且越过边境,金帛露积仍然多有藏匿。 国家崇尚文治如今尚武,已碎铜山欲铸铜虎之兵。 不要自夸突骑横行饮马河,肃慎燕陲此乃我北土之地。 且知成功皆由天意注定,天心可卜因丰收之年景。 只要三钱之钱可博斗米,任你自卧干戈我也安枕。

这首诗是王洋对战乱时局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慰勉之作。诗中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慰问。

首联“去年河南归故地,今年朔方兵又起”,交代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背景。去年离开河南返回故地,今年北方又起战事,这就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颔联“血牲面埋曾几时,无乃奸盟神不喜”,写战争的残酷和背信弃义的后果。血祭牺牲面埋战骨,这是古代的一种战争残酷行为,诗人用这种象征性的描绘来表达对战争的厌恶。而“奸盟神不喜”,则表达了对背信弃义、不讲道义的谴责和不满。

颈联“嗟尔万人来远荒,岂无战士伤金疮”,是对前来投奔的战士的慰问和关心。诗人感叹这些远道而来的战士,他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不惜流血牺牲,诗人对他们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尾联“勿矜突骑饮长河,肃慎燕陲吾北土”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边境安宁的期盼。“勿矜突骑”是警告不要轻易挑起战争,“肃慎燕陲吾北土”则表达了边境安宁、北方平安的期盼。同时,“且知成功俱自天”,又体现了诗人对于胜利成果并非出于自己能力、而是“天意”的一种态度和理解,“天心可卜因丰年”,这就对于自己的作用认识趋于理智。“三钱博斗米”是从战争必要耗费人力财力的角度入手,其中满含自我慰抚。在较为完整充分的意义单位中,基本上准确表达了诗人战乱中对友人的关怀之情。

在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表达清晰、语言简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对于战争与和平、道义与背信弃义、个人作用与天意命运的探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局的看法和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和慰问之情。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