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王洋
为怯清宵短,然膏约凭栏。
颊疑西子醉,花误北人看。
点露燕支破,啼妆风雨残。
莫嫌翠袖薄,犹得护春寒。
在现代文视角下,我们再次赏析一下这首《再赋红梅》。
在万紫千红的春天里,红梅似乎是个例外,它独自一枝,以它独特的红色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诗人王洋笔下的红梅,就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独自在寒冬中绽放,不畏严寒,独自美丽。
首句“为怯清宵短”,诗人以拟人手法,将红梅描绘得情感丰富,怯于短促的夜晚,似乎在等待黎明的到来。清宵,暗指黑夜,这里也暗喻艰难的环境。诗人赋予红梅人的情感,表现出它的生命力之顽强。
“然膏约凭栏”一句,诗人借用燃灯或涂抹脂膏来照明之意,表达红梅在黑夜中依靠栏杆,静静等待天明的情景。凭栏,也暗示了红梅的孤独和坚韧。
“颊疑西子醉,花误北人看”两句,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联想,将红梅比作西施醉酒后的红晕,又形容它令北方人看花了眼。西子、西施都是中国古代的美女,诗人以她们喻红梅,形象生动。而“花误北人看”,也反映出红梅在严冬中独放的异彩,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点露燕支破”,这里的“燕支”是指红色颜料,点上露珠的燕支山,让人联想到红梅那娇艳欲滴的花瓣。“破”字表现出花开的鲜艳。
“啼妆风雨残”,形容花容虽然残败,但却像女子啼妆般楚楚动人。风雨残描绘了红梅在恶劣环境下的坚强不屈。
最后两句,“莫嫌翠袖薄,犹得护春寒”。这里运用了“翠袖”的典故,即唐代诗人杜甫《佳人》中的“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这里诗人借此表达红梅虽然翠袖单薄,但却能抵御春寒,独自绽放。这是一种坚韧和顽强的精神象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红梅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叹和对坚韧精神的崇敬。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这种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韧不屈的意志和无畏的精神,才能在生活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