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小重山·朱户深深小洞房》宋晁端礼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晁端礼

《小重山·朱户深深小洞房》原文

朱户深深小洞房。曲屏龟甲样,画潇湘。纱轻蓝嫩镂牙床。人如玉,一见已心凉。

午枕梦悠扬。流莺声唤觉,日犹长。几回烟断玉炉香。庭花影,不肯上东廊。

现代文赏析、翻译

现代文译文:

深深的小洞房,朱红门户紧关闭。曲曲弯弯的屏风上画着龟甲样的图案,巧妙地画着潇湘的美景。轻轻薄如蝉翼的纱窗,蓝花镶边的白床幔。人儿像白玉一般,只是初见就已经让我心生凉意。

午后的小憩,梦境悠远。流莺声声唤人觉,感觉白日仿佛比往日更漫长。烟雾缭绕的香炉,几度断而复续,庭院中花影摇曳,迟迟不肯爬上东廊。

赏析:

这首词写一女子深闺寂寞之情。全词以静态描写为主,间以动态写午睡始觉,动而愈见静,从而展示主人公的形象。

起首三句写环境、写人居环境之幽静、室内陈设之雅致。接着写女子体态匀称标致、肤色白皙、眉目清秀。“一见已心凉”这一心理感觉的运用,不仅透露出女子的美丽,而且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午枕梦悠扬”一句,用笔空灵,不事造作。一觉醒来,尚有余韵。效果居然如同仍在梦中一般。

过片引入对白昼无事的描写。“流莺声唤觉”笔锋陡转,点醒白昼时光。“日犹长”,并非因为“夏日长矣”,而是人儿无心睡眠,无心令时间隙逝。正是“枕上流光窗外景,因声动梦不觉长”。静中不觉静,愈衬出环境的幽静。“几回”句又用一虚词,写女子对室外景色的心理。烟雾缭绕之中,玉炉袅烟尚能持续一段时间,而庭花之影却迟迟不肯上东廊。花影本是无情之物,竟也不肯去尽其意趣。“不肯上东廊”此句亦见花影下亦有人行声,侧面衬托庭院之幽静。这些描述仍是将静态描写向前推进了一步。

整首词基本上运用了静态描写,造成一种空灵的心理氛围。这与作者突出幽静的特定意境有关。作者把一位美丽的女子孤寂无伴的深闺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纱轻蓝嫩”四字尤显绰约多姿,完美地表现了一种迷朦幽美的境界。换头另起,亦发人兴怀。”此调词情婉丽凄清,音调低抑和缓。整个意境寥寂中透出惆怅之美。想来这些诗词或婉或峭,千姿百态、余韵悠长.显示出宋代的一种风情格调和文化氛围.这更让人思致翩翩.或解或读或思或怀更是绰约韵离魂意象而出下矣哉?现在转写成古典文字之以谐戏曲俚俗承当着呢,理由种种也许是这样的甚多是国学不够而论不足以弹痕--回避旷期往往阐释内容作为雕砌为质的商业化考虑的自然侧衬饰不宜常常的高扬光彩特别过多的富有啊故我一直置否定之词.然而.这首词却是我非常喜欢的.其原因是它表现了一种不同流俗的清高雅致和孤高寂寞的情怀.晁端礼(1046-1113)是北宋年间的著名词人.他的诗词格调高雅清丽.不作闺情离思之吟.而以工笔重彩描摹富贵人家的闺阁生活之小景和描写清雅闲适的文人生活情态.颇得当时文坛名流蔡京等人的赏识.从这首词来看.作者似乎是生活在富贵人家.然而其情怀却是孤寂落寞的.他向往那清雅闲适的文人生活.故在不少篇章中曾表现过清新自然和清空出俗的美学境界.表达他脱去仕宦奔波和艳情之俗的美好理想。作者精工构思的花腔就是鲜明的例子。 如将其加以改革演绎采用傩愿类文学表现方式表达古老虚幻的形式直接用以实现淳朴情怀以诉千古情缘就很可玩了.我想若由今朝导演者大腕取之定成古代文化包装之类巨作红遍天下呢--这是我与同行前辈同行戏说的半认真话语啊,目的是强调时代风格和社会心理问题及其作用!  然而任何评价及戏说都不应冲淡这首词的整体氛围及其主旨:孤寂落寞与清雅闲适及其高雅境界是绝不可等闲视之的!

小重山·朱户深深小洞房

深深的小洞房紧闭着朱红的大门。弯弯的屏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