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读《贞观政要》》清乾隆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清] 乾隆

《读《贞观政要》》原文

懿德嘉言在简编,忧勤想见廿三年。

烛情已自同悬镜,从谏端知胜转圜。

房杜有容能让直,魏王无事不绳愆。

高山景仰心何限,宇字香生翰墨筵。

现代文赏析、翻译

清乾隆诗《读<贞观政要>》赏析:

《贞观政要》一书中记录了大量的高尚品质和智慧言论,展现了当时贤明君主的忧国忧民之情。二十三年中,作者的心境也与之息息相关,深深地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道理。这就像一面悬挂的镜子,既清晰地反映出现实中的忧虑与困苦,又映射出美好的希望和理想。

从谏如流,这是对臣子的极高要求,也是对君主的极高期待。君臣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使得他们能够共同面对困难,共同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包容与谦让,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胸怀;而魏王李世民则能够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宽恕过错,这种大度让人心生敬仰。

诗人对于贞观时期的敬仰之情无以言表,犹如高山仰止。他的心灵在这片深沉的景仰中得到了洗礼和升华,他的诗文因此而充满了深情的敬意和高尚的品质。就像香烟升腾在翰墨之间,那深深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简短的诗行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贤明的君主,一个深思熟虑的臣子,一个宽厚仁慈的君主,他们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栩栩如生。这就是乾隆皇帝《读<贞观政要>》所传达出的情感和思想,也是清代诗歌的一种独特魅力。

译文:

在阅读《贞观政要》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那些高尚的言论和品质。这些忧国忧民的言论让我深感其情深意切,也让我更加理解了君主的忧勤之心。这就像一面悬挂的明镜,清晰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从谏如流,这表明了君主的开明和臣子的忠诚。房玄龄和杜如晦能够接受和容忍直言直谏的言论,他们的品质值得尊敬。魏王李世民也能从谏如流,敢于正视错误,积极地纠正过错。

诗人对此表达出无限的高山仰止之情。在这个时刻,他沉浸在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之中,感同身受于那位君主的深深仁政与威武之下民众的心声。这种感觉无法用语言形容,就像淡淡的香墨与轻飘的文字相互交融在一起,传递着那难以言喻的敬仰之情。这首诗中所体现的情感和思考不仅展现出乾隆皇帝的思想深度和对历史的理解,更凸显了他对明君贤臣之道的追求和赞美。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