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乾隆
崔巍孤峰削玉华,山枢旁出古槎枒。
何人解事为镌泐,语凿空犹道女蜗。
翠云屏
清 乾隆
崔巍孤峰削玉华,山枢旁出古槎枒。
何人解事为镌泐,语凿空犹道女蜗。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为山峰。首句“崔巍孤峰削玉华”,诗人用“崔巍”形容孤峰,不仅突出了其高大雄伟之势,更显其挺拔峻秀之风姿,而且叠词“孤峰”也带有幽僻、冷峭的韵味。第二句“山枢旁出古槎枒”,由正面刻画转至侧面烘托,运用了象征或比喻的手法,“枢”,旁侧的树木部分。“旁出”呼应第一句中的“削”字,可想见一块大木“枝撑无一阖”(杜诗),卧槎仰跻盘根错节的傲兀拗扑之势,这不是令人惊叹、钦赞吗?首两句不仅从写实落笔叹其秀丽了,还更以兴的手法来引人入胜,其中有着许多艺术辩证法,可以很好地启迪人们的艺术想象空间。
面对这样的峭壁、劲槎诗人发出了“何人解事为镌泐”的叹息!古代多记载石柱有字者为“柱史”、“凿石吏”。这两句正表达了诗人在遭遇十捻军之后,对清王朝政事无所作为的憾恨和无奈。最后两句“语凿空犹道女蜗”,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处也。诗人由山峰的突兀高峻而联想到它不是天上凡物,而是一位女神女娲炼石补天的遗作,显然这是诗人无着与无奈之余的一种奇特遐想。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山峰的孤峭之性,用神话来加以神化,这当然也是诗人抒发自己内心苦闷和无奈的一种方式。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它不仅照应了开头,使全诗显得结构严谨、完整,而且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诗意。此诗语言质朴、清新,寓意深刻,在描写和议论之间,穿插着对秀美山川的赞美、对峻险奇特的叹服以及对自然景物所富于魅力的想象力的赞叹等心理活动,在直抒胸臆的诗句中流露出诗人心中的无奈和伤感情绪。这种写法使诗歌既富于变化又和谐统一,既有力度又有诗味。此外,“雕刻”“造化”“镂金错采”“水到渠成”等现代词汇为古体诗所罕见。全诗结构完整,主旨明确;巧于点题,精于寓意;文笔清晰,富有古韵;多用修辞,别有趣味。这是它的显著优点。当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描写有余而情韵不足;意境虽然新颖奇特,但诗意并不深厚;对清代政事的隐忧与无奈也并未融化在写景、抒情之中,所以诗的主题并不十分鲜明。
综合上述赏析来看,清代乾隆皇帝的这首《翠云屏》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咏物诗,它除了具有形象、生动的艺术魅力外,还有思想深刻、情感浓烈等韵味,真可谓意味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