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登烽火楼诗》南北朝萧纲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南北朝] 萧纲

《登烽火楼诗》原文

耸楼排树出,却堞带江清。

陟峰试远望,郁郁尽郊京。

万邑王畿旷,三条绮陌平。

亘原横地险,孤屿派流生。

悠悠归棹入,渺渺去帆惊。

水烟浮岸起,遥禽逐雾征。

现代文赏析、翻译

原文:《登烽火楼诗》

烽火高耸入云端,树木层叠映眼帘。 城墙回转带江水,清亮澄明一片天。 陟峰高处放眼望,京城郁郁展眼前。 万千城邑旷无垠,三条绮陌平如练。 原野辽阔险无垠,孤屿浮水似画中。 归舟渐入视线内,远帆摇曳逐流去。 水烟袅袅浮岸边,飞禽声声逐雾行。 一幅美景收眼底,心中欢喜难自禁。

译文:

耸立的楼阁高插云端,排列的树木争相出头。 城墙环绕带江水清,城砖青灰点缀天色一片清澈明朗。 我们攀登山峰,举目远眺,郁郁葱葱的城郊尽收眼底。 城内万千城邑空旷无垠,三条花街平展如绸练。 原野延伸横跨大地险峻,孤岛浮于水面,如画中景象。 归航的船只渐渐进入视线,远处的风帆摇曳着慢慢前行。 水边的烟雾袅袅升起,飞禽声声唤起雾中的远方。 眼前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心中的欢喜难以抑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登临烽火楼远眺的景象,通过对城邑、原野、江水、孤屿、归舟、远帆、水烟、飞禽等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欢喜之情。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他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将自然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此外,诗人通过对城邑、道路等人文景色的描写,也表现了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思考。他通过观察城内的繁华景象和三条绮陌的平展,表达了对城市繁荣和社会稳定的赞叹之情。同时,他也通过描写归舟、远帆等景象,表达了对人们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佳作,通过自然和人文的交融,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