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夜望单飞雁诗》南北朝萧纲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南北朝] 萧纲

《夜望单飞雁诗》原文

天霜河白夜星稀,一雁声嘶何处归。

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为您写的一篇赏析,希望您能喜欢:

诗写高天无共、飞鸣各自的自然现象,寄寓乱世中的人生慨叹,也颇见凄婉幽清。“天霜”四句是说北雁何时飞起?哪儿?呼的一声应着人的喊声一面旋转身体反问道——周围无声四际又回到黯黯无光地平线上...它们也无着落地嗡嗡叫着在长空里愈飞愈远,最后连一点声音也不闻了。作者由这雁的独飞,想到它们成双成对地南来,再由这对雁的失散,想到自己和同时代的人的失散。这四句,字面简单,意思曲折,由眼前景而引起身世之感,却蕴藉隐晦。

“早知”二句语意象屈而直,这是当时通俗口语常有的现象。若以为这是诗人在安慰自己“如果早知道这样(指飞鸣各自东西)还不如从来就不和它们一起飞鸣”则理解大曲解。诗人之所以有这种慨叹,是缘于他对这雁的命运和处境发生了同病相怜的同情。“不如从来”的最好说明就是雁之飞鸣只能顺其自然,不能把个体的人化,他只能任其大自然的安排而无力介入自身命运的安排。“失”亦是不得失也!无法整齐划一才是天下之大乱的原因所在,大小祸乱时有发生不息也是诗人言说不尽的事情,萧纲同时的人己陷身其中不能自拔了。

诗用对偶起句,使诗一开始就处于一种对称美结构中。这一结构具有审美价值。这比“独立寒秋”、“独立”开头的诗句更见出“雁”的孤独凄清的处境;也更能引起读者对“雁”的关注。“声嘶”二字颇具情态:那雁儿也在向人嘶叫,好像在说:我们生逢乱世啊!它嘶叫声中蕴含着作者对这乱世的感慨和哀伤。

此诗是作者在萧绎、萧纲父子的统治下日趋腐朽没落中产生的,也反映了当时一般知识分子的苦闷、彷徨、感伤的心绪。诗人借吟咏鸿雁独飞、悲嘶呼应而未得相随之凄冷景色的夜晚见闻情景,抒发了他们自身的心境和际遇,可谓兴象天成! 夜望单飞雁 天霜河白夜星稀 一雁声嘶何处归 早知半路应相失 不如从来本独飞。

现代文译文: 在寒霜降临的天空下,河流呈现白色。这夜晚星光稀疏,一只雁儿叫声嘶哑何处才能找到归宿?早知道这样中途相失的结果,还不如从来就不和你一起飞翔,保持各自独飞的自由。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