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 萧纲
是节协阳数,高秋气已精。
檐芝逐月启,帷风依夜清。
远烛承歌黛,斜桥闻履声。
梁尘下未息,共爱赏心并。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是一首传统的节日赋诗,咏写重阳的节日氛围。在诗歌的首句中,作者直接点明了时令,同时这也是对诗歌的主题进行了清晰的说明:“节协阳数,高秋气已精。”这是一种大自然的规律,正如每年的秋日到来了阳数般如此相似,即事物一年一年的流转、变迁,周而复始,其中包含着自然宇宙的生生不息之道。
“檐芝逐月启,帷风依夜清。”颔联中,“檐芝”和“帷风”都是描绘夜晚的景色。夜幕降临,檐角上的芝草仿佛在月亮的照耀下生长,似乎随着月光的流转而摇曳。在夜色的帷幕下,微风轻拂,营造出一种清雅幽静的氛围。这一联的描绘既写出了夜晚的宁静与祥和,又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深深敬畏和赞美。
接下来的两联,作者进一步深入描绘了节日的气氛。“远烛承歌黛,斜桥闻履声。”颈联中的“远烛”和“承歌黛”是对歌舞表演的生动描绘,既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与欢乐,又揭示出节日带给人们的欢乐和幸福。而“斜桥闻履声”则是以听觉为媒介,描绘出节日中人们的热闹与欢乐,每家每户的小巷里都能听到脚步声,象征着节日的喜庆与欢乐。
最后,“梁尘下未息,共爱赏心并。”尾联描绘了诗歌的主题,即人们对于节日的喜爱和欢聚。“梁尘下未息”是对前面节日气氛的延续和升华,不仅表现了人们欢乐的情绪和热闹的气氛,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欢聚一堂、共享快乐的意境。这里的“共爱赏心并”表达了诗人对节日气氛的赞美和歌颂,也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的向往和追求。
现代文译文: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庆祝着阴阳相合的数字。月亮与秋天的气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精妙的氛围。檐角的芝草随着月光的开启而摇曳生姿,夜幕下的帷风轻拂,营造出一种清雅幽静的氛围。
远处的歌舞表演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她们的歌声和舞姿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动人。小巷里传来了脚步声,那是人们在庆祝节日。人们沉浸在这欢乐的气氛中,共同享受着这个美好的时刻。
夜深了,但欢庆的气氛却没有消散。人们依然沉醉在这美好的节日氛围中,享受着彼此的陪伴和共享的快乐。这就是重阳节的意义,也是我们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