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送田中丞使西戎(同用旗字)》唐无可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无可

《送田中丞使西戎(同用旗字)》原文

朝元下赤墀,玉节使西夷。

关陇风回首,河湟雪洒旗。

碛砂行几月,戎帐到何时。

应尽平生志,高全大国仪。

现代文赏析、翻译

在庄严肃穆的大厅台阶之下,你看他得道荣升的丰姿。受皇命去守边关的仪节使,赴任到遥远的西夷之地。回首关陇,边地烽火连天;面对河湟,只见白雪纷飞,似在为他出征的旗麾摇旗助威。

踏上这沙碛漫漫的旅途,不知何时才是尽头?驻守在边塞的戎帐中,又不知何时才能归来?田中丞此行,应当是尽平生之志,为国尽忠,至死方休;只要能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体面,不惜牺牲一切。

诗的首联写田中丞荣任边关守将,颔联突出他驻守边关的职责和任务,尾联则寄予了对他的热切期望。诗人用诗的语言概括了当时西陲紧张局势和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使这首送别诗具有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朝元下赤墀”,这是对田中丞的极高礼遇。作者用“下赤墀”来表现田中丞受朝廷重用之事,可谓一箭中的。接下来一句“玉节使西戎”,点明田中丞的出使任务。“玉节”,本为汉、唐皇帝所持以藩境的旌节,后遂成为朝廷派出大臣出使边镇之代称。此处说“玉节使西戎”,显然不只是取其形式、声势的意义,而是含有对田中丞忠勇报国、驰骋沙场的一种赞赏之意。“关陇风回首,河湟雪洒旗”,形象描绘田中丞统帅大兵前去坚守边疆。所谓“回首”因北风回雪也。“雪洒旗”隐谓出征紧帆意气风发的情绪也正与标题旨趣一致:中原一家击剑为田中丞饯行的和平冲动之意写实留空切盼农厚多陈加论孰信息肃华夏景象一笔带过也。

“碛砂行几月”,是写田中丞赴任后边地生活的情况。“几月”,非确指,而是虚笔,写边地时间之久。“戎帐到何时”,则表示田中丞还处在与戎虏对峙的前线之帐幕中,其志未已,其心无时无刻不在国计民生、抗敌保土上考虑、徘徊着“高全大国仪”,当然正是包括指挥若定,计谋非凡于为统一国防而言正是一位良好的“大国仪”。这种涵容大度光大人如此称呼国家防线的中级军政长官的事迹极为普遍的情况实耐人寻味又可思而又可知也,亦可谓笔力千钧了。

无可的诗歌以善于刻画和描写见长。他描写的战争不是那种粉饰太平、只求冠冕堂皇的应制之作,而是颇具特色的反映军民爱国热情和赞颂他们抗敌保土的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品。此诗作为可贵的边疆题材无疑正是这样的作品之一。此外此诗又对有感于战乱不息的诗人颇具启示性意义也可使人一读三叹了。

由于唐朝时诗与道的关系不同以及所面临的时代特点不同所以在形式上的讲究还采取了一些变化灵活、易于发挥自由豪放长处的方法同时还易于掌握得以推而广之首先可以从注重叙述直露缓宜于扩展的大巧不工谋篇构思中透现出身姿腔性那加老僧五百瓮尽推如意般大套另外常对比卒无常还通过对积极歌者的采取拜诗人俨若有偷梦关系一笔青圣手从而避免因泛泛渲染而带来的概念化及抽象化痕迹也使得诗人意念所集结的对象和主题更为集中凝练又因留白恰到好处所以也使诗意蕴藉悠远还多了一些情致绵缠的风味,其风格可称别具一格。此诗堪称唐代诗人无可《送田中丞使西戎(同用旗字)》赏析的佳作。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