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送姚明府赴招义县》唐无可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无可

《送姚明府赴招义县》原文

濠梁古县城,结束赴王程。

道路携家去,波涛隔月行。

车临芳草下,吏踏落花迎。

暮郭山遥见,春洲鸟不惊。

风烟谯国远,桑柘楚田平。

何以书能化,长淮彻海清。

现代文赏析、翻译

送姚明府赴招义县

唐朝 唐代诗人无可

下面我把这首诗赏析一下,希望你能够满意:

这是一首送别诗,为送姚明府赴任新职而作。招义县在今安徽招远县东北,在当时算是流官,还不是特别偏僻的地方。首联“濠梁古县城,结束赴王程”,点明此行赴任的背景。首句的“濠梁古县城”中,“濠梁”代指古县治所,“古县城”即古代的县城遗址。此句说明此行赴任的地点是古县城。第二句“结束赴王程”中的“王程”即朝廷的差遣,这里指新的职务。“结束”一词,即指办理一切公务及私人事务都已办完而即将离任。这两句是说:作为一任古县的父母官,一切公务私务都办完,立即准备行装启程赴新的差遣。“道路携家去,波涛隔月行”,这两句中的“道路”和“波涛”两个意象构成了天差地别的反差,从“家去”和“月行”两个细节中便知:作者原本的好友打算一人上路。此时便真正体现出了“官”“民”身份的变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是这一官员肩负着重任,在古代的社会等级制度下,“出入为相,迁徙为监”等规则明确的情况下是不能够归隐乡里的。 颔联写离别之情。“车临芳草下,吏踏落花迎”,上句写“车”临到县衙外的芳草地上,下句写吏人踏上落花迎接姚明府。这里运用了芳草、落花的意象,烘托离别之情。“芳草”、“落花”自古以来便是象征离别的意象。“春草生兮萋萋,木叶落兮凄凄”,用落花和芳草烘托离别之情,更加烘托出姚明府心情的沉重。 颈联写抵达招义县后的所见所闻。“暮郭山遥见,春洲鸟不惊”,暮色苍茫中远望谯国(招义县属谯国郡),一片青山隐隐;春江之上鸥鸟不惊,说明县治偏僻宁静。尾联两句说明姚明府赴任之地虽偏僻,但前程似锦。古代长淮直到海清,作者祝愿姚明府管辖下的淮河能一直清澈到海滨。这和《游洞庭湖湘寄李十二白》中的“我发初覆额、折折柳吟花。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全诗即景抒怀,由古县城搬迁一事迁移到官民在即将历史文明过程中怀旧的善良情绪, “感此添客情”,不提更进一步把新任“父母官”赠送人调深心护二字说明感谢前任为自己的老百姓开发了一份伟大的顷心留下了一个万事底光的江山的淳厚的农民恻隐爱护的情感正是最彻底最高水平的官员不过但是表现情感的目光是一律集中在押座点的唐朝是中国文明的弘扬传统的精神的文化衰败不至于盛唐其魅力是由于两个合力都曾代表人文理性的突出并且传达了中国乡土平民教养纯净老实的广大意义的活力歌声绝不生硬的掉粉的结果是把要发展的密切相关性划了等号

以上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你喜欢。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