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 颜延之
江汉分楚望,衡巫奠南服。
三湘沦洞庭,七泽蔼荆牧。
经途延旧轨,登闉访川陆。
水国周地险,河山信重复。
却倚云梦林,前瞻京台囿。
清雰霁岳阳,曾晖薄澜澳。
凄矣自远风,伤哉千里目。
万古陈往还,百代劳起伏。
存没竟何人,炯介在明淑。
请从上世人,归来蓺桑竹。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所作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此诗虽短,但写出作者还都之始,览胜山水之欣,以及游后感世之情。开头以“江汉”“衡巫”等语显示巴陵胜景在南朝政治活动中的地位和它在古代奇伟壮丽的山水画图中的位置。“三湘”“七泽”及“洞庭”显示南朝败亡之速,国家多难之地;云梦、京台、云中之后,见已朝歌途上小国;地势的险要与河山的重复更表现出地势之胜、人物之丰,山水之美,也表现了作者对山水之美和历史古迹的热爱与怀念。
“登闉”二字用得很好,它不仅显示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而且也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水国周地险,河山信重复。却倚云梦林,前瞻京台囿。”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爱慕和依恋之情。作者怀着胜利者的喜悦,浮想联翩,登楼眺望祖国的名山大川,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情。字里行间充满了豪迈而乐观的情怀。
最后,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古今递变,江山常在,运久则衰。但江山虽变,而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不变!“存没竟何人?炯介在明淑。”诗人感到江山代有兴替,英雄人物辈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那些刚直、俊伟的人物却永远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全诗层层相因,“不窘物情”,寄慨遥深,含思凄紧,寄托深远,体现出了颜诗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既欢快、清朗,又慷慨、沉着,从景物的描写中显露出作者高远的心志和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这对于当时的士人有着积极的示范意义。
译文:
长江与汉水交汇于南楚之地,衡山和巫山奠基南方边陲。三湘之水沉溺于洞庭湖中,七泽草木茂盛滋长至荆州牧地。沿途延续旧有的轨迹,登上城楼探寻陆路水路。水乡滨湖地区环绕全城,山河峰峦确实回环重叠。回头依靠云梦林海,前瞻京城台囿。清气弥漫湖湘之气至岳阳楼,阳光渐近曾晖湖面微波荡漾。远方风凄凉呀凄凉自远方吹来,极目远眺却无法消除伤感心情。一望千年仍然更替不停歇啊循环起伏有不平之意心中立功又身遭灾祸多少贤人都为此受到世人的不平评价归世从民隐居躬耕直到晚年也不能平定功业成败的问题始安归心京城感慨随吟成诗歌下来.请与当时众人一同回归田园躬耕生活种植桑树与竹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