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李石
亲见庐山面目来,翻经台上月轮开。
山间长物浑无用,多斫云根入蜀栽。
以下是根据宋代诗人李石《扇子诗 其七十》内容所做的赏析:
扇子上的诗篇,寥寥数语,却饱含深意。诗人李石的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独特的庐山画面,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庐山的神秘与壮美。
首句“亲见庐山面目来”,诗人以亲眼所见,描绘了庐山的真实面貌。庐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对象,诗人以直接了当的“面目”一词,把庐山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简洁明了。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深深热爱与敬仰之情。
次句“翻经台上月轮开”,诗人笔锋一转,将镜头拉高,描绘了庐山月夜的美丽景象。翻经台,是庐山一处著名的宗教场所,诗人在此描绘了一轮明月高悬,仿佛照亮了整个世界。这一句诗意地展现了庐山之夜的静谧与神秘,令人心驰神往。
第三句“山间长物浑无用”,诗人笔锋又一转,将视线拉回现实,指出庐山中的各种“长物”其实并无用处。这既是对庐山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世事无常、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的批判。
最后一句“多斫云根入蜀栽”,诗人以一种寓言式的表达,警示人们应该多砍斫庐山云根,将其带入蜀地,栽种为木。这一句寓意深刻,既有对自然资源的珍视,也有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从现代文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深热爱,以及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庐山的壮美和神秘,引发人们对自然、环保和生活的思考。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资源利用和环保问题的警醒,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