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王晦叔许惠歙砚作诗迫之》宋李石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李石

《王晦叔许惠歙砚作诗迫之》原文

书生总不羁,岂是谬进取。

偶然一舟具,初不作出处。

三年客江湖,风浪恣掀舞。

君门九天上,一一守菟虎。

是间无先容,何忍弃外府。

万卷久已破,一字未及吐。

归来赋蜀都,笔下带吴语。

传闻两坑石,妙处天可补。

试遣长须来,拜赐君已许。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李石的这首诗,是对友人王晦叔赠送歙砚的赞美和感激。

首先,诗中的“书生总不羁,岂是谬进取。”两句,描绘出一个自由奔放、不受拘束的书生形象,这并非贬低,而是对友人的赞美。他并非为了名利而奔波,而是出于内心的热爱,去追寻他所向往的生活。

“偶然一舟具,初不作出处。”两句,描绘出书生偶然得到这方砚台,并非出于刻意追求,也非为了炫耀身份。这样的描述,更显出友人的真实和自然。

“三年客江湖,风浪恣掀舞。”描绘了书生在江湖漂泊的三年中,面对风浪的挑战和考验,表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

“君门九天上”两句,则描绘出书生在人世间的生活困境。他像一只受菟虎追捕的猎物,在君门九天上寻找生存的空间。这里的“君门”,常用来指代朝廷,“菟虎”则象征着危险和挑战。

“万卷久已破,一字未及吐。”描述了书生在漂泊中,虽然藏书万卷,但却无法找到一个可以吐露心声的出口。这正是许多读书人的困境,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但却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去表达。

“归来赋蜀都,笔下带吴语。”描绘了书生在历经磨难后,回到故乡,用歙砚创作出带有自己特色和情感的文字。

“传闻两坑石,妙处天可补。”最后两句,是对歙砚的赞美。歙砚被誉为天下第二品,它的珍贵之处在于它的石品繁多,变化无穷。诗人通过描述“两坑石”的奇妙之处,赞颂了友人的慷慨与砚台的珍贵。

整首诗的情感丰富,描绘了一个书生在人世间的奋斗和磨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和对歙砚的赞美。在赞美友人和歙砚的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和追求。这样的诗篇,既有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